国家创新指数是反映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11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向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迈进。
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居世界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创新能力取得显著进步,从2000年的第38位快速提升至2011年的第20位,随后稳步上升至目前的第10位。我国创新能力持续稳步提升,彰显“中国创新”跑出加速度,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取得新进步,创新成为引领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力保障。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问天、“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夸父”逐日、“天宫”遨游星河,“蛟龙”、“深海勇士”、“奋斗者”潜海,我们“上天入海”技术取得巨大突破,将梦想变为现实;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中国天眼”“人造太阳”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研利器,中国人在科研无人区勇做“探险家”;5G、高铁、北斗、大飞机点亮美好生活……立足中国特色,着眼全球发展大势,把握阶段性特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发力,一批引领性、原创性和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研经费投入和创新人才支撑。研发经费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源头之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达到30782.9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我国研发经费迈上新台阶,勾勒出我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创新的根本在人才,我国科技人才结构更加优化。2021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为572万人年,是2012年的1.8倍,稳居世界首位。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由2012年的43人年提高到2021年的77人年。中国内地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从2014年的111人次,增长到2022年的1169人次,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加速涌现。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攀登科技发展高峰,推动自主创新实现新突破,创造出大批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厚植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面向科技强国建设目标,要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度,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科技创新体系能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提高战略发展能力。聚焦“国之大者”,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建设战略人才梯队。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协同创新整体效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奋进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我们定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蓄澎湃动能。(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