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公司运营型、村党组织领办型、抱团发展壮大型、“新三变”推动型……近年来,高台县积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聚力强村富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作出了诸多有益尝试,走出了“新路子”,鼓起了“钱袋子”,形成了多元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促振兴
连日来,高台县骆驼城镇新建村一农业滴灌带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滴灌带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着测量、比对、添料和打压测试,各个环节紧张有序忙生产。今年,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四议两公开”确定“村集体投入+村级企业经营+农户入股”的模式,村集体筹资120万元,全村农户入股120万元,总投资240万元,建成滴灌带生产线。10月20日开工运行,短短几天时间就接到了30多万元的订单,还填补了县域内滴灌带生产的“空白”,吸纳周边30余名群众就近入厂务工。
强化党建引领,统筹集体经济发展“盘子”,是高台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践中最重要的一条基本经验。高台县将集体经济增收作为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集中攻坚,由县、镇、村三级书记齐抓共管,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镇党委书记驻点指导薄弱村,村党支部书记逐项抓任务落实,建立“县级抓统筹、镇级抓指导、村级抓落实”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成立由县级工作专班,逐村“把脉问诊”,精准“开方施治”,“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增收措施,确保集体经济增收有目标、有方向,有效解决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谁去带动”的问题。
产业破局促发展
走进高台县巷道镇东联村制冰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近年来,巷道镇东联村不断拓展“三变”改革成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先后建成早酥梨种植基地、苗木繁育基地和气调保鲜库、仓储物流园、制冰厂等,同时整合6个合作社资产资源,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展土地流转入股、小型项目承揽、劳务用工中介等服务。通过几年发展,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40多万元。“通过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让老百姓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实在,更加富裕。”巷道镇东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宗仁高兴地说。
高台县持续推行“党建引领、村企共建”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县级搭建平台、镇级公开推介、村级签约合作的方式,连续两年签订村企共建项目25个,吸引社会资金6500多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公司化改革,采取单村独资、多村合作、整镇组团等方式,探索形成“村集体全资公司”“镇级母公司+产业子公司”等6种发展模式,组建村集体性质公司23家,为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活力。按照“重点攻坚、整体提升”的思路,统筹安排5048万元支持63个项目村、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项目带动、入股分红、企业拉动等形式,实现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
“抱团”发展促共富
今年,高台县黑泉镇胭脂堡村村民种植的辣椒都卖出了好价格。“我种的辣椒有6亩,产量和品质都比较好,得益于镇上成立的‘高台红’辣椒产业联合党委和辣椒科技小院,从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现在收获,都有专家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后期村上还会统一为我们提供销售渠道,真正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胭脂堡村村民郑文志开心地说道。
黑泉镇按照组织链围绕产业链布局和“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的原则,联合产业趋同的合黎镇、罗城镇2个镇8个村以及部分辣椒生产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聚合吸纳联建镇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后备干部等人才力量,成立“高台红”辣椒产业联合党委。产业联合党委采取党建共抓、产业共育、市场共创、效益共享、群众共富的模式,推动联建镇村党组织力量从“单打独斗”向“抱团组合”转变,辣椒产业发展由“单一分散”向“集群聚合”化转变,开启了党建富民、集体增收、群众共富的新征程。
高台县深化“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聚焦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基础母牛养殖、辣椒种植等优势主导产业,组建产业联合党委12个,累计覆盖109个行政村,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链接带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抱团”发展模式,为高台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开了新局面。今年至目前,全县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797.52万元,村均20.57万元。(雷景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