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22专题签发栏 >> 张掖“网评”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11月06日 10:11
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中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也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独创性思路,切实有效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把握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来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极大的真理性和先进性,对于当今社会生态问题的解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也与当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生态文明思想通过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确立了符合中国人民美学追求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对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做出了科学回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不仅让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方面的历史性成就,也为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向更具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具有特殊性,所需要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具复杂性。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通过符合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对自然界形成正面影响,同时为实现国家发展进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二、深刻理解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生态文明思想充分继承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并将这一科学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对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实践路径,让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剧变和历史进步中永葆先进性和科学性,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在理论上为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生态文明思想针对当前自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匮乏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着力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新国情相结合,形成了解决我国生态问题更完善、更具针对性、更富有指导价值的思想理论。同时,生态文明思想也正确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在注重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同时,也强调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使保护自然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协同推进。
当前,全球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统一整体,具有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秉持相同生态理念进行实践活动来解决。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经验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全球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有利于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同时,我国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与科技交流,深刻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推动了人类社会共同进步。
三、大力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质内涵
生态文明思想以一系列创新理论指引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要充分发挥生态文明思想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不断增强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长期持续对自然界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符合客观规律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法。同时,要在实践中坚定不移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时刻以这一重要思想指导我国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坚持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资源,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处理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文明机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确保各项生态文明发展任务目标的落实,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任务目标,在着力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视人民需求,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才能最大化地发挥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作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对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要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优先解决,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视为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一部分,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自觉,针对生态环境面临的风险问题建立相应的防范机制,切实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防火墙”。同时,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意识,引导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临泽县倪家营镇 蒋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