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穿山越岭而来,带动山脊上风力发电机叶片飞速转动,被“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台台风机、一排排光伏板释放出无尽的绿色能量,为焉支大地注入不竭动能。
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的山丹县,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抢抓“绿色能源”发展新机遇,坚持“风光水火氢醇”多能互补和“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和电化学储能装备生产为支撑的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十四五”期间,全县计划开发集中式光伏和风电853万千瓦。
产业的无限“风光”,从山丹的第一个风电项目——绣花庙49.5兆瓦风电场的投产运行就可见一斑。深秋时节,在山丹县绣花庙49.5兆瓦风电场,10座风车迎风矗立,白色的桨叶随风转动,输送着绿色动能到千家万户,释放出无限能量。
绣花庙风电场项目由甘肃山丹协合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项目总投资3.2亿元,安装10台风电机组,叶轮直径为191米,高度110米,配套建设开关站等设施。风电场项目负责人张育仟说:“目前该项目已并网发电,各机组系统状态、参数正常,运行平稳,年发电量在1.2亿千瓦时左右,节约标准煤4.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为发展新能源电力产业,强县域强工业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片片光伏电板如蓝色海洋,一座座电站犹如一个个巨大“蓄电池”……走进东乐北滩广阔戈壁上,甘肃天聚、黑河水电、山丹焰中等7家并网企业的光伏发电板接于天际,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昔日的戈壁荒滩焕发出生机活力。
山丹焰中东乐北滩发电站是山丹县招商引资项目,每天,工作人员都会穿梭在光伏板、调度中心之间,确保设备在最优状态下运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投用以来,每年产生清洁能源7000万千瓦时。
把大自然赋予的太阳能储存进集装箱大小的电池仓,并在夜间用电高峰期为电网提供充足电源,储能电站在其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华能山丹东乐北滩500兆瓦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是市列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东乐滩光伏发电基地重要的配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首批42.5兆瓦/85兆瓦时储能并网。项目经理余飞说,“华能山丹东乐北滩储能电站项目为电网侧“新型集中储能系统”,可将全市新能源配套储能装置集中建设,统一管理,通过电网统一调度、动态聚合、灵活调控,实现错峰收储、释放绿电,为储能深度参与电网调节探索新的途径。”
老项目满负荷运转,新项目加速推进。时至四季度,山丹县持续推动16项综合能源产业项目开足马力、争分夺秒赶工期、抢进度,以决战决胜姿态冲刺全年目标。
在山丹东乐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40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现场,甘肃中帛源、山丹曦景、张掖绿动、中钠4家新能源公司的施工人员在各自区域同时作业,车辆来回穿梭,大型器械轰鸣不绝,建设工人干劲十足,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光伏发电组件采用最佳倾角38°固定安装、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方式,选用3125kW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汇集至新建110KV升压站。”张掖绿动新能源10万千瓦光伏项目副经理张文文告诉记者,项目即将建成并网。该工程25年平均发电量近20万千瓦时,能有效减轻大气污染,降低碳排放。
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旺盛,上游制造端更是一派火热。山丹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光伏装备制造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山丹持续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扩能提质,打造产业链条完整、产业规模较大、协同配套齐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持续向新能源产业下游延伸。
今年3月,位于张掖国际物流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园的甘肃伟力得全钒液流电池装备制造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风光”资源充裕的山丹有了新能源部装备制造业。据伟力得公司负责人杜学科介绍,工厂已与中核汇能新能源公司就东乐北滩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签订了近6亿元的生产订单协议,目前有近50名产线工人加班加点将按照时间节点准时交货。
绿能涌动,“风”“光”无限好。近年来,山丹县坚定践行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使命,牢牢把握工业主导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抢抓“绿色能源”发展新机遇,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强县,在抓实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精准招商,引进光伏支架、电解液储罐、GW级全钒液流电池、新能源集维产业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运维服务,统筹新能源开发和产业链构建,完善新能源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东亮 包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