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高台,秋高气爽、满目葱茏,黑河湿地草木葳蕤、碧波粼粼,入目皆是绿,移步皆是景。
蓝天碧水背后是近年来高台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牢牢扛起筑牢国家西部重要安全生态屏障这一重要使命任务,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生动实践。现如今,“绿色生态家园”已成为高台的一张靓丽名片。
筑牢生态屏障青山再添新绿
在高台县风沙口之一黑泉镇胭脂堡滩,高低起伏的沙丘被梭梭覆盖,片片绿意延伸到远山脚下,在荒漠中尽显勃勃生机。
“这里属于戈壁荒滩,自然植被稀疏。这几年,通过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共栽植梭梭林5.8万亩。采取滴灌造林、机械打穴、草方格固沙等技术,再加上抗旱保水剂的使用,提高了梭梭成活率。”高台县治沙推广站站长黄步青说,梭梭林不仅有效遏制了沙漠扩展和蔓延,还对周边农田和黑河湿地起到了保护作用。
近年来,高台县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一屏一带一廊一城”生态功能区建设,秉承“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生态建设思路,以城市生态景观带、南部交通绿廊带、西北防风治沙带、黑河沿线生态带和工业园区园林化为重点,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城乡美化绿化,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巩固。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沙化封禁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切实提升生态建设质量效益,全县国土绿化规模持续扩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今年全县共完成造林1.76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70万株,全县林地面积达24.74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7%,村屯林木绿化率达30.6%。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和美乡村
走进巷道镇东湾村乡村建设示范点,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村居,干净整洁的庭院,村庄宛如一幅秀美的田园画卷。“社里的道路硬化平整,门前还统一栽了景观树,用水用电都方便,院子里还能种点自己吃的菜,安逸舒适,还是乡下好。”提及现在的生活,巷道镇东湾村村民殷彩兰高兴地说道。东湾村的变化,是高台县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一个掠影。
高台县把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纵深推进“三大革命”“三清一改”和“清洁村庄”建设,全力提升乡村颜值,让村庄面貌和农民生活焕然一新,使美丽乡村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切实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真正把村庄建设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丽宜居之地。至目前,全县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30座,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社200多个、“清洁村庄”136个,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9%,村庄绿化率达51.2%。
乡村绿起来、家园美起来,才能引来更多的人才、资金、项目。高台县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充分“盘”活自然风光,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美丽田园为依托、农耕文化为内涵的乡村旅游业态逐渐成熟,目前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专业旅游村2个,建成各类农家乐49家。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高台的旅游的标识,把传统村落的“乡村记忆”变为“致富资源”,既留住了游客,又使村民留住了“乡愁”、尝到了致富的“甜头”。
发展生态产业夯实绿色基础
秸秆、畜禽粪便和尾菜这些以往让人头疼的“废物”,如今在高台县有了新去处,在方正节能科技服务公司,经过加工变成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实现了良性循环;新宇塑业有限公司将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再利用;高崖子滩光电产业园,千顷光伏发电板在戈壁滩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个环保、高效的产业项目不断涌现,印证了高台县大力培育壮大生态产业链,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的成果。
高台县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前提和刚性约束,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积极发展绿色新型产业。坚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方向,持续培育壮大蔬菜、制种、草畜等主导产业,已建成粮食作物、供港蔬菜、高原夏菜、玉米制种、精品辣椒、设施西瓜等规模化特色产业基地17个,带动发展粮食36万亩、蔬菜18万亩、制种20.68万亩。大力实施生态工业突破行动,以综合能源、煤炭循环利用、精细化工、新材料为主的生态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绿色、集约、高效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正在为高台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今年1-8月全县36户规上工业企业已实现产值14.4亿元。依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和甘肃高台干部学院,统筹县内外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红色研学游、文物古迹游、生态观光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今年累计接待游客55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2亿元,文旅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效益持续释放。(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