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8月17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始终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慎终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工作。
防汛抗洪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容不得任何侥幸心理。当前,我国仍处于主汛期,全国多地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仍然高发,一些流域仍存在洪涝灾害风险。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慎终如始,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守住安全度汛底线。
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保持清醒头脑。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降雨量总体偏多,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洪涝地质灾害严重。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以赴,层层压实责任,有效应对了一场场洪水考验。但要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主汛期,全国多地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仍然高发,一些流域仍存在洪涝灾害风险,华北、东北部分山区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高;个别地区旱情露头并发展,旱涝交织。洪水威胁并未解除,面对严峻复杂的汛情形势,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时刻绷紧防汛救灾这根弦,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新挑战,各地只有增强“于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坚持“图之于未萌”的科学预见,不折不扣落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才能有备无患。
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就是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汛情有科学的预判研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各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未雨绸缪,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严防山洪、泥石流、台风、城市内涝等各类灾害,加大江河堤坝水库等除险加固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力度,细化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监测预警、工程调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防救协同机制,加强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装备物资保障,加快补齐防汛救灾应急能力短板。
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彰显责任担当。增强忧患意识,展现了忧党忧国忧民的崇高境界,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忧患意识越强烈,底线思维越牢固,就越能有效预判和防范可能出现的困难挑战。面对防汛减灾严峻形势,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勇于担责、善于履责、全力尽责,严格落实防汛救灾责任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应急预案行动措施,把握工作主动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消防救援队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勇往直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抗洪救灾一线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政治优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防汛抗洪救灾硬仗就在眼前,各地各部门各环节都应增强忧患意识,调整思想认识和行动状态,及时行动起来,用责任与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一定能夺取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