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不断书写荒漠化防治新篇章——张掖市防沙治沙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二)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6月18日 10:55

0

  天刚亮,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八社的温君杰和女儿就到园子里摘杏子,一会儿工夫摘了几大箱。一个个又红又大的杏子堆成彩色的“小山包”,犹如“鼓起了大肚子”,等待客户拉走。“2亩地、240多棵树,有珍珠小油杏、敦煌李广杏、桃子、李子、核桃。最近摘的是早熟品种丰园红杏,果个大、水份足、口感甜、颜色好看,一棵摘20斤左右,一斤卖10元。”温君杰取下草帽,用袖子擦擦额头的汗,看着一缕缕阳光透过林子映照在果树上,绿叶子、红黄杏子颜色更加鲜亮,老人露出笑脸。“今年价格最好,果子也大,务悉园子也算没白费功夫。不过如果在十几年前,再务悉也是徒劳,栽树不活、种田不成,满眼黄沙,埋地埋人埋房子。”温君杰感叹。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临泽县,境内沙漠、戈壁面积占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风起沙石扬,埋地又压房”,曾是当地群众深受沙尘侵袭的真实写照。“原来北部是一望无际的荒漠,种啥都不行。多年来,全县干部群众进行一轮又一轮大规模防沙治沙和造林绿化,梭梭、红柳、枣树等植物慢慢长大,草也长起来了,黄沙不再‘威风’,慢慢‘退缩’。过去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我们种上葡萄树、枣树、杏树、桃树等,从刚开始结几个果子,到现在果子挂满树头,沙地逐渐成为‘聚宝盆’,越来越有盼头。”温君杰对比今昔,意犹未尽。

  生态环境的变化来自于持之以恒地防沙治沙。多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规模化防沙治沙、防沙治沙示范区、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以南、北、中三条风沙线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搭配,带、片、网合理布局,造、管、封三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全县营造防风固沙林27.1万亩,绿洲外围基干防护林林带187千米,封育荒漠植被47.52万亩,基本形成了内有农田防护林网,中有防风固沙林带,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区的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绿洲向沙漠推进16公里,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我们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沙区治理方式方法,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造、固、封’相结合的治沙造林模式,创新造林方法,改造治沙工具,不断总结梭梭、红柳等灌木固沙造林经验,大力推广水钻造林、根区注水造林、凹凸棒石保水剂应用等沙区造林先进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效。”临泽治沙试验站站长杨向刚十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北部荒漠区防沙治沙,沙窝里栽的每一株幼苗,都是他心头的“宝贝”,每天都要去巡护照管。

  项目是防沙治沙的重要支撑。今年3月,张掖市积极争取到巴丹吉林沙漠绿色长城防治荒漠化植树项目在临泽北部防沙带实施,这是继2022年“百万森林计划——沙漠锁边林”(甘肃张掖项目区)造林项目之后,又一次国际合作项目。这两个项目均为中国绿化基金会与韩中文化青少年协会合作开展的防沙造林项目,项目计划实施8-10年,总投资2000万元左右。治沙项目实施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规定,工程设计、建设、监理等均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理,严把质量关,严格资金管理,确保治沙工程建设质量。

  同时坚持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推广拍卖、租赁、承包、转让、股份合作等治沙模式,让更多的群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防沙治沙用沙中来,成为治沙的主力军,涌现出葱蓉林场、绿盈林场、明昌公司等社会资本治沙典型。“曾经的蓼泉南沙窝寸草不生,风吹沙起,像这六月的天气,人根本在太阳底下呆不了,晒得皮都疼。”绿盈林场场长王延福是一个热衷于治沙的个体实践者,在经历了早期沙窝里植树的艰辛和不易之后,他的7000亩梭梭、4500亩肉苁蓉、1800沙枣林终于“活下来”,成为蓼泉南沙窝的“绿带”,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逐渐有了经济效益。“随着生态环境的转变,如今种树也容易成活了,要是在七八年前,像文冠果这类树在这儿根本栽不活。”王延福试种的文冠果今年大量挂果,鸡蛋大的绿果挂满树枝,满目惊喜。

  随着沙地综合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催生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业,荒漠化防治走上了综合治理利用与创新开发的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据统计,至2022年底,全县已有各类治沙及沙产业经营主体58家,经营面积12.42万亩,经营范围涉及治沙造林、林果业、养殖业、草畜产业、种植业、设施栽培、中药材、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年实现沙产业产值3.6亿元。涌现出了诸如虹桥酒庄、三二村葡萄基地、银先绿色示范园、板桥葡萄长廊、苁蓉林场等一批以民营企业或民营投资主体为代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已建成5000亩酿酒酒葡萄、2000亩红枣、1000为杂果,不仅筑起了绿色屏障,也形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销售、文旅休闲相结合的三产融合产业链,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红桥庄园负责人贾进信心满满。红桥庄园的成功运营,与周边峡谷奇观、黑河弱水、遇仙桥采摘园、羊台山、香古寺、壕洼沙海等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红桥庄园带动下,临泽县板桥镇也建起了占地面积5000亩的葡萄产业园,建设施拱棚400座,配套完善2.5万立方蓄水池、高低压线路、产业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成为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沙生产业园”。“今年5月我们在葡萄产业园又新建了葡萄欢乐谷,推出沙漠娱乐体验、葡萄藤下手工坊、特色美食、自助烧烤等,采摘园里除了桃、杏、李、葡萄,还有莲雾、芭乐、释迦果等热带水果。”板桥镇友好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学森表示,以沙治沙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多方共赢,板桥镇也成为“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葡萄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

  时夏,绿茵茵的葡萄藤上,一串串葡萄已经“坐果”,葵花籽大小的果子犹如一串串“绿珍珠”,挂满枝头,孕育希望。葡萄园里,五彩斑斓的风筝迎风转动,孩子们有的在沙坡滑沙、有的在葡萄藤下玩沙子、捏泥巴,有的尽情享受美食,有的体验“网红榨汁机”带来的快乐……

  谁也没想到,有一天,沙丘地能变成“聚宝盆”。(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海王将李禄军)

  

 

 

编辑: 臧晓玉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