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19年专题签发栏 >> 文明办 >> “爱的世界里没有残缺”——张掖市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发展纪实 来源:新甘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6月01日 17:50

0

  张掖市甘州区,一栋公寓的5楼,80多名互联网客服热情地接听电话、熟练地处理业务。电话铃声、应答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切忙而有序。

  这里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项目在我省的落地执行单位——张掖市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张掖市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

  乍一看,除了坐在轮椅上工作外,他们与常人并无不同。但他们中很多人常年忍受病痛,甚至产生过“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是这份看似平常的工作,使一度陷入绝望的他们找到了希望。

  5月12日,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强调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爱心扶孤助残济困行动,扎实推进爱心甘肃建设,让无疆大爱在陇原上空恒久激荡。

  这里,正是爱心升腾的地方。

  探索·开辟一条新路

  1997年,25岁的刘韦评经营着一家制衣厂。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

  在一切向好的人生关口,命运却给了他沉痛一击。刘韦评不幸遭遇意外,造成高位截瘫。

  那几年,他一度消沉绝望,接受不了自己是残疾人这件事,更不愿坐上轮椅出门。“新买的轮椅扔在阳台上,扶手上的皮子都晒裂了,也不愿碰它。”

  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励下,刘韦评用了六七年时间慢慢接纳了轮椅,积极开展肢体肌能康复训练。对他来说,坐上轮椅走出家门的过程,是他逐渐认同自己残疾人身份的过程。

  2005年,刘韦评和爱人张慧芹关掉了制衣厂,成立了汽车美容装潢公司。也是在这时,刘韦评发现还有很多人跟他一样,经历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外出打工严重摔伤致残后万念俱灰的连栋、因先天性疾病只能依靠父母看护和政府补贴度日的唐小鹏、意外导致脊髓严重损伤几度产生轻生念头的曹学增……每个人都让刘韦评心生怜惜。

  刘韦评夫妇入户看望残疾人朋友

  2014年,刘韦评自学考取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沙盘师资格证。2015年初,他注册创办了张掖市韦评残疾人社会工作事务所,专门用所学知识帮助更多残障朋友重建心理健康、重塑生活信心。

  “人生有多少个六七年呢,我就是想让他们早一点、再早一点‘走出来’。”谈起做这件事的初衷,刘韦评讲得平静实在,“能坐着就不要躺着,能站着就不要坐着。”

  一次次心理辅导、康复训练,刘韦评用自身经历现身说法,“残疾人同样可以拥有精彩人生。”因为他的赤诚和执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逐渐走出内心阴霾。

  走出来,然后呢?

  “就业,实现有尊严地自养。”

  2015年,在张掖市残联的支持下,刘韦评注册成立了甘肃省轮椅军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带着20多位“轮椅兄弟”闯天下。

  实地考察、洽谈项目、组织培训、开拓市场,每一项都是难题。

  刘韦评夫妇远赴福建省厦门市考察茶叶种植产业,找到了茶叶的代售渠道。后来,又四处奔波,拿到了洗衣片、土特产等的代理权。

  在接下来两年的微商经营中,刘韦评和他的“轮椅兄弟”摸着石头过河,但大家的“朋友圈”有限,经营效果也时好时坏。如何帮助大家实现稳定就业,成了他最放心不下的事。

  2017年5月,在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张掖市残联的推荐下,刘韦评参加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的残疾人互联网就业师资培训班。在两周的培训中,刘韦评接触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收获了就业项目。

  2017年11月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项目着手在张掖落地,引入爱心企业——圆通速递作为业务合作方,提供就业岗位。随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送来电脑、服务器、头戴式话机等硬件设施,圆通速递派专人提供培训,刘韦评将自己家腾出来给大家免费办公……各方支持下,一个略显简陋的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开始试运营。

  至此,28位“轮椅军团”成员实现就业。

  刘韦评(中)同工作人员探讨业务知识。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将摄

  刘韦评说得轻松,但重度残疾人就业的困难不言而喻。

  有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刘韦评耐心地教他们正确使用轮椅,张慧芹则要照顾他们吃饭、穿衣。除了生活上的困难,长期的自我封闭,开口说话也需要很大勇气。常人看来一句简单的“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要从他们嘴里流畅标准地说出来,需要不断地练习。

  这一切,刘韦评看在眼里:“他们比健全人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只要给一个机会,哪怕慢一点,他们一定能做好。”

  开一条路,辟一片天。“轮椅军团”实现就业如同一个杠杆,撬动了一方空间,为更多人拓出一片天地。

  就业·实现有尊严自养

  2018年8月,在张掖市政府和市残联的支持下,以优惠条件为基地提供了宽敞的工作场地,协调养老机构解决了大家的食宿问题,就业基地搬进了“新家”。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张掖)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正式落成。最初的“轮椅军团”也由20多人增加至40多人。

  工作中的刘万强

  刘万强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27岁的刘万强经营着一家蛋糕店,收入稳定。有一个正在交往的女朋友,两人计划着结婚。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车祸导致刘万强高位截瘫,丧失了行动能力。他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蛋糕店停业,刚起步的事业被迫中断。与女友和平分手,“我这个样子,不能耽误人家。”

  看病、康复治疗开销巨大,父亲多处拼凑借钱,带着刘万强奔走治疗。

  人生往往这样,得意时当头一棒,绝望时峰回路转。2019年的一天,刘万强在网上认识了刘韦评。

  刘韦评夫妇驱车来到刘万强家里。那天,他们聊了近3个小时。刘万强说,那是他出事以来第一次和别人说这么多话。

  刘万强跟着刘韦评来到基地,准备好在前路披荆斩棘。靠着自身努力,他克服了手指关节无力的阻碍,反复练习打字,及时反馈客户,渐渐地,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入职第一年的双十一,刘万强拿到了6700元工资。后来,收入逐渐涨到了7800、8500。“曾经我是父亲的一块心病,现在我也可以成为他的骄傲了。”他说。

  2020年,刘万强在基地附近买了一套新房子。卧室床头摆放着一束鲜花,还有个印着“认真生活”的杯子。他对生活的热爱都藏在细节里。

  刘万强在上班路上

  现在,刘万强担任着申通总部话务客服组长一职,处理一些投诉电话,也负责和企业沟通对接相关事项。工作之余,刘万强还会像兄长一样去照顾和帮助新入职的朋友们。他说:“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比需要帮助的人,更幸福。”

  “家里最难的时候,有政策兜底保障;后来有爱心企业给我们提供工作岗位;偶尔停在路边歇会,也会有人上前询问‘需不需要帮忙’;现在,还有结对帮扶人员关心我的工作生活……”对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刘万强始终心怀感恩,他也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去传递坚强、传送温暖、传播希望。

  “残疾人的事业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刘韦评总是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近年来,省市区残联组织入户走访、发放慰问金,协调指导新基地建设,2021年至今,共拨付省、市残疾人就业补助资金、日间照料、省级残疾人培训资金、大学生就业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178.3万元;

  市区人社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基地提供保洁等服务;

  河西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在节假日、助残日等节点,组织志愿者开展培训及相关活动,助力残疾朋友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

  互联网企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则为基地提供运营支撑;

  ……

  团队规模逐渐扩大、就业项目日益多元、惠及人数不断增多。刘韦评说:“残障朋友的改变是我做好这项工作的动力,而社会各界的支持则给予我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乐业·托起“稳稳的幸福”

  “您好,我是甘肃移动10086客服中心值班经理,您反映的……”

  这个身穿工服、头戴耳机接听电话的男生叫王鹏。流畅的语言、自信的笑容,与曾经那个不爱讲话,把自己封闭起来的男孩判若两人。

  工作中的王鹏

  1995年,王鹏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很多欢乐。但无忧的童年在三四岁时戛然而止。当时,他的腿和脚开始出现疼痛症状,走起路来也经常莫名其妙摔倒。

  之后的几年,王鹏跟着父亲四处求医问药,一直没有查清病因,只是靠药物缓解疼痛。渐渐地,王鹏意识到自己与周围孩子们的不同:四五年级时,上下楼梯变得困难,跑跑跳跳更是成为奢望;高三时,王鹏彻底失去了站立能力,只能借助轮椅前行。

  在校期间,王鹏收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无限善意。从小到大,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并成功考上大学。但因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等原因,只能遗憾地申请退学。

  “难道我只能拖累家人吗?”王鹏一次次在心底问自己。

  好在这种担心没有持续太久。2020年,甘州区残联工作人员入户慰问时,了解到王鹏的情况,询问他有没有就业意愿,并介绍他来基地工作。

  在同等岗位上,残疾人要达到企业的考核要求,所需跨越的障碍远远多于健全人。刚去基地时,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到客服沟通技巧,从模拟训练到上机实操,从心理疏导到就业指导,王鹏都在认真听、努力学。

  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哪怕只有两千多块,“但那一刻,生命于我而言,有了更重要的意义。”现在王鹏每月都有4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因为家离基地比较远,王鹏住在基地的宿舍里。他说:“‘新家’里有更适合我们的无障碍工作环境,这里让我更踏实、更放松。”

  这个“新家”,是2022年5月在各方帮助扶持下新建的1400平方米的新基地,新基地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残疾人工作场所的环境,满足了距离远又渴望来基地上班的重度残疾人需求。

  基地的残疾人朋友参加传递篮球比赛。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王将摄

  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中充满善意。

  “基地不是为了单纯解决就业而设计,而是要让残疾人在就业的同时真正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的快乐。”刘韦评说,现在的基地是一个集学习教育、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创业就业、扶残助残为一体的综合性、规范化的全国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就业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基地以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为目标,但就业人员中也包括健全人。“我们尝试打造残健融合的就业模式,吸纳一些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等健全人加入,和残疾人一起工作生活,互帮互助。”刘韦评说,这是“集善乐业”项目倡导践行“残健融合”理念的主要特征,能在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同时融入社会。

  看到改变,更能增加信心。2018年至今,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已累计为12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心理疏导服务,为2000余名残疾人提供了网络就业培训,辐射带动1000多名重度残疾人居家就业。

  不断拓宽残疾人网络就业渠道,精准满足各类残疾人互联网就业需求,帮助更多残障人士实现高端智慧型、有尊严轻体力的就业梦想……对于未来,刘韦评有着清晰的规划。

  “身体的缺陷无法改变,但爱的世界里没有残缺。”刘韦评说。

  爱心是世界上最为温暖的情愫、最为高尚的品德、最为隽永的力量。通过开展结对关爱、结对帮扶,在陇原大地浸润爱心、传递爱心、激荡爱心,会有越来越多的特殊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无疆大爱将在陇原上空恒久激荡。(文中图片除署名为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石丹丹摄)

  【记者手记】人生多苦涩人就多顽强

  从兰州出发前往张掖,我以为此次采访会很难,长期的病痛折磨、鲜与外界交流,他们挣扎过、迷茫过,可能难以接近,甚至脾气暴躁。

  一路上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哪些问题不该问,怎样提问才能避免触碰他们的伤疤,反复斟酌。直到走进基地、开始交谈,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啥都能问。”他们平静坦然。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我听着刘韦评讲述基地从无到有的故事:没有场地,就把自己家当作“轮椅军团”的办公室;没有员工,就发动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做助残志愿者,免费提供食宿;没有经费,就拿出家里的积蓄,购置设备……

  后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省市县残联、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帮扶下,他们有了无障碍的办公场所,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有越来越多残障朋友加入……听他们回忆走过来的路,有太多苦和难,也收获了很多善意和温情。

  他们逐渐变得开朗、自信。从以前看到人群就想赶快逃离到现在无惧任何人的目光;从以前需要家人看护到现在可以挣钱补贴家用。他们说:“来这工作后,我眼里有光了。”“哪怕走得慢一点,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没有基地,就没有现在的我。”……听他们叙述自己无数次跌倒又爬起的经历,令人心生无限感佩。

  是什么力量能让这么弱小的身体迸发出如此惊人的意志力?

  是爱。这爱来自从未放弃他们的父母家人,来自不会冷落他们的老师同学,来自每一个愿意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来自暖心相助的爱心人士,来自平等相待的爱心企业,来自兜底帮扶、不落下一人的党委政府……爱的阳光终会穿破阴霾,洒满陇原大地、照耀千家万户。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