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近年来,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按照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强科技”行动部署要求和省市“三抓三促”行动方案,抢抓国家“双重”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碳”战略及全市“一屏一带一廊一城”林草发展格局等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林草碳汇、经济林及林草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较好地发挥了基层科研单位的科技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
建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夯根基。坚持把科技平台打造作为创新资源要素聚集的重要载体,依托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积极申报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甘肃省特色经济林研究院、张掖市特色林果专家工作室。以申报完成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协同创新基地为主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着力构建功能齐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综合科技服务体系。举办“河西走廊林草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暨科技服务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开展林农科技培训15场(次)574人次,获张掖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2022年度运行优秀等次。5月上旬,开展《合作市四大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卓尼县洮河流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相关工作,调查面积达70000亩。
育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增动能。充分发挥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协同开展联合攻关,积极解决短板技术难题,推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国家碳汇示范试点方案评审及我市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指导等重点工作,制作《杏良种丰产栽培技术讲座》《沙荒地李良种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专题科教片,编写《张掖市主要经济林树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科技培训教材,努力打造更有深度、更有质感的科技服务实力。近期,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成立“张掖市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中心”,以创新的“领先一步”为发展的“一路领先”积蓄力量。
抓创新,增强产业韧劲强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林果产业的赋能作用,不断放大催化、倍增和叠加效应,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及地方现实需要为导向,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青年基金项目。突出原创成果、标志性成果的研究,确保科研成果在推进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驱动和支撑作用。在特色林果业发展上,依托全院技术优势,充分集成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等现代技术,加强林果产业增产增效等技术供给,对全市五县一区林果示范点,持续放大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职业农民培训四大功能,实现科技服务融合化和精准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指数。
聚人才,营造创新环境提效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准确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人才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靶向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和团队,先后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柔性引进高端人才5名并签订柔性引进协议,逐步形成结构合理、有机衔接、支撑有力的人才布局。年内依托张掖市乡村振兴优质林果专家服务团及全国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等,培训人员800人(次),助力全市30多万亩特色林果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建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促落实。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作用,找准科技部门角色定位,坚持把制度机制作为推动落实的重要保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重视价值创造,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和完善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林业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研究下发《绩效考核工作方案》《业绩量化测评办法》等规定。今年以来,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马蹄乡人口社区提升改造项目》等5项中央财政林草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全体科研人员中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优良作风,不断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刘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