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23专题签发栏 >> 张掖里的非遗 >> 第一批:皮影戏 来源: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5月17日 17:01

0
【皮影戏】

  皮影俗称灯影戏,源于1500年前的中国古都长安,盛行于唐、宋。这是最早的映像艺术,电影的开山鼻祖,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文化的活化石。民间称其为“牛皮灯影子”。早在清代初期,皮影戏就传入民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堡皮影戏除在民乐境内演出外,还远赴酒泉、青海等地演出,1956年参加全省演出并获奖。“文革”时期停演,之后又逐渐活跃起来,1984年在张掖参加调演。民乐皮影的萌生、发展与陕西道情皮影和环县道情皮影的历史同步,但表现内容、方式均有不同。作为西北文化的一部分,本着发展和传承皮影艺术的精神,民乐皮影戏在传统皮影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动漫技术,改良灯光舞美,编排新的剧目,不但更好看,而且还肩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皮影戏行装简单,用人较少,道具携带方便,表现诙谐。整个表演过程中吹、拉、弹、唱共用5—7人。各类皮影人物及演出场景道具有幕布(俗称灯帐子)和板胡、二胡、鼓、锣、唢呐等乐器。演出剧目繁多,有神话故事,也有帝王将相,表现惟妙惟肖、生动活泼,有诗赞曰:“灯下敷衍千古事,影中情舞鼓乐声。”皮影作为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在很长的时间里当地人民都有请皮影戏班演出助兴的习惯。农村在举办庙会祭祀、招财纳福、红白喜事、生日祝寿等民俗活动中,一盏明灯、两张方桌、几块木板就可搭台表演。一班人员配合默契,演得有声有色。皮影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人物造型、唱腔、情节处理等方面都以农民的质朴生活态度和古代神话传说为基础,尤其腔调简单,唱腔粗犷,气势豪放,慷慨悲壮。由于演出道具简单,一头毛驴驮着即可走乡串户,五六个人便可搭班表演,前台演、唱一人承担,后台文、武同时兼顾,分工合理,忙而不乱。其剧目大都宣扬精忠报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追求积极人生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教化民众的积极作用,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民乐皮影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吸收陕西皮影和本地民歌、小曲的营养,也融合了宁夏、陕北等地的民歌、民族乐器、说唱、说书等艺术形式,是音乐、美术、文学、戏曲、说唱等艺术的综合体。同时,这种成熟起来的艺术又传播至周边地区,成为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象征。 2008年6月13日,皮影戏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民乐县文化馆。

 

 

编辑: 臧晓玉

最新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