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古乐”也称《甘州》大曲。它是起源于甘州,唐代时进入宫廷并以“甘州”命名为主要内容的音乐。《甘州》大曲自安史之乱后随宫廷乐师流亡而融入民间并保存至今。它主要包括词乐,礼乐,器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民间祭祀音乐,散曲,曲艺、民歌、宝卷音乐等几个部分。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关于《甘州》大曲的命名,《新唐书•礼乐志》曰:“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新唐书•五行志》进一步说:“天宝后,诗人多为优苦流窝之思,及寄兴于江湖僧寺;而乐曲亦多以边地为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甘州》大曲自从唐代被命名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截止目前,以“甘州”命名的曲子有46支。其变体有623支。除去无留存乐谱、音响的曲名30支,现留存593支。主要流行于甘肃、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市区及日本。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贺家城村的贺盛唢呐班是一个世代演奏道教音乐为主的民间音乐班社。他们主要在甘州区的城区及安阳乡、花寨乡、大满镇、沙井镇和民乐县城区及南古镇、新天镇、洪水镇等地。贺盛唢呐班传承谱系为:贺维司——贺天贵——贺竹林——贺庭俭——贺盛。其更远的祖上仍为道士但已不知其名,故其演奏曲目、演奏技巧皆为父子相传或亲戚师徒相传。根据贺盛家保存“崇祯十三年(1640)岁在庚辰五月望日抄滕玄门”抄写的“万历二十七年(1599)正月上旬吉旦印花”的 《圣母孔雀明王经》推断,贺氏唢呐班至少已存在400多年了。贺盛唢呐班现在能够演奏的曲目有甘州歌、甘肃大唢呐(甘州乐)、浪淘沙等近40首,其中清代以前的曲子就占了三分之二。甘州区天籁古筝艺术培训中心多年来不断研究、挖掘、演奏、传承甘州古乐,目前已经能够演奏包括《甘州歌》《八声甘州》《霓裳羽衣曲》等几十首古乐曲,并在不同场所演奏数十场次。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进行古乐知识讲座,收到良好传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