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牛肉粉皮面筋】
甘州面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味别异,特色鲜明,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出的,其中搓鱼子、炮杖子、鸡肠子、糍耳子、牛肉小饭、臊面、饸饹面、粉皮面筋、油糕、牛肉糊饽、鸡肉垫卷子等最具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喜爱。甘州面食有较强的文化价值,可以通过其了解当地饮食文化的诞生源渊、历史背景及发展变化,对研究传统饮食文化习俗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甘州面食丰富了甘州人民群众的饮食文化生活,推动了旅游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牛肉粉皮面筋是用面粉制作的面食佳品,常作为早餐。牛肉粉皮面筋的制作过程较复杂,主要是将面粉加入少许盐和水,和成面团,在清水中反复揉搓,分离出蛋白质和淀粉。揉洗后的面筋蒸熟或烙熟,切片即可,食用时可做汤、炒菜,可加葱末、蒜泥、椒油、盐及醋等凉拌而食,冷热荤素随个人口味而制,方便实惠。面筋软嫩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由于粉皮面筋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晾晒的过程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小麦的原始味道和营养成分,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 2015年8月13日,甘州牛肉粉皮面筋(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制作方法精细独到,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惟妙惟肖的鱼苗状外观从视觉形象上很能诱发人的食欲,可根据个人喜好调配出多种味道。此面食较其他面食存放的时间更长,更宜保存,尤其在冰箱中稍加冷冻后再煮熟,吃起来口感更好,筋道、滑溜、爽口,老少皆宜。搓鱼子的吃法很多,可汤吃,也可干食。汤吃时跟面条差不多,在开水中下入搓鱼子煮熟,调入调料和韭菜、白菜、香菜等即可食用。干食时,将搓鱼子煮熟,把水沥干,拌入绿菜,调上香醋、油辣子、芥末、蒜泥、炸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如果拌以乡下特有的油菜、黄花子、曲曲菜等家常菜,形成多种口味,食之味道更佳,可满足不同人的饮食要求。 2015年8月13日,甘州搓鱼子(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
【甘州臊面】
甘州臊面是张掖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甘州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主食之一,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早餐。 甘州臊面无论是从口味还是做法上都与外地的臊面不同,讲究“薄、亮、筋”,就是面要薄,汤要亮,面条吃起来要筋道、软滑。所用的面条是用双擀杖擀的,最多时一张面可达15公斤,擀好后,切成的面条形同韭叶,薄似纸片,长如丝带。汤以鸡汤为佳,牛、猪排骨汤亦可,加入胡椒粉、姜粉、醋、酱油等调味品及适量水淀粉,使汤达到一定的色度和浓度,最后配以白水肉丁、油炸豆腐片、葱花、香菜等佐料即可。勾好后的汤外观晶亮透明,色香诱人,若再配以特色馅的包子,食之更是回味无穷。 2015年8月13日,甘州臊面(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
【甘州小饭】
甘州小饭是将小麦面和好后,用擀杖擀开,切成0.5厘米见方的小块,在沸水中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事先做好的汤,撒上香菜、葱花等即可。牛肉小饭的汤是用牛骨头熬制而成,然后放入蒸好切成的豆腐薄片、煮好的红豆、牛肉片、自制的粉皮等。甘州牛肉小饭是甘州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独特面食,以选料考究、加工精细、烹制独特、用料搭配适宜、料色分明、色香味美而远近闻名。其特点是口感纯厚、香浓适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2015年8月13日,甘州小饭(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
【山丹罐罐席】
罐罐席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丹县农村举行宴席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主菜(即俗称十大碗)均由砂罐炖制而成,故称罐罐席。 旧时,山丹宴席根据费用情况可分三个档次,均为罐罐席。最高档次是十二楼全席(亦称鸡肘席),用料较多,花费较大,一般人家无力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失传;比较普遍的是十全席,即除凉菜和炒菜外,上十大碗主菜(砂罐炖制而成);经济情况非常困难的一般是“五碗一盘”,就很简陋了。 罐罐席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客人坐好之后,先上8个凉菜(俗称水菜);之后上炒菜(俗称梢子),梢子有两种上法,或是“一平一立”,即一碗一碟,或是“纱帽翅”,即四碗两碟;炒菜撤去后上十大碗;十大碗之后开始上酒。另外,上十大碗时,每上一碗须向客人敬酒一杯。其中,每碟菜根据菜的材质不同都有一定的摆放位置,不可随意摆放,总体体现出一个尊老的礼仪。 罐罐席的主食一般是花卷8个,包子8个,油饼8块。 十大碗的主要内容是五荤五素,五荤指猪肉块炖菜(俗称红炖)、猪肉片炖菜、羊肉炖菜、牛肉炖菜、丸子炖菜,五素是指烩萝卜、烩土豆、烩葫芦、烩豆腐、烩面筋。 罐罐席每桌8人,最上首由年龄最长或威信最高者就座。每道菜上来后,最上席先动筷,其他人方可动筷。上席若放下筷子,其他人也得放下筷子,陪着聊天。 罐罐席在山丹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其特点:一是根据当地农畜产品选料,就地取材;二是以炖制为主,不加任何现代调味品,原汁原味,菜味醇正;三是富含民俗礼仪内容,教化风俗。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罐罐席已退出人们的生活。但是,现在人们的饮食,尤其是宴席非常铺张,造成大量浪费。所以,重新挖掘整理罐罐席,并在改进之后加以推广,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2015年8月13日,山丹罐罐席(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山丹县文化馆。
【山丹炒拨拉】
炒拨拉又称炒拨拉子,是山丹县风味独特的著名街头小吃之一,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因其动作而得名。 炒拨拉子冬季进食最佳,边炒边吃、麻辣适度、肥而不腻、烟熏火燎、美味可口、热热乎乎,使食用者身冷而心热,如果再呷上几口山丹红酒会更爽,实为山丹一绝。有俗语说“不吃炒拨拉,等于没到山丹”,炒拨拉被戏称为“山丹国宴”。 制作方法:在露天升上火炉,火炉上支起铸铁鏊子,放入大油,烧至八九成熟时,将切成片的羊心、肝、肺、肚、肠等(也有用猪、牛脏器的)拌入葱段、姜丝、蒜苗段以及花椒粉、青椒丝或红辣椒粉同时下锅,如果是猪下水,还要加上八角粉,用猛火爆炒2—3分钟,待熟即食。燃料以柴火为最佳。炒拨拉最独特之处是其锅较大,所以在同一锅内,可以允许多人同时进餐,即使彼此不认识,也可以在同一锅内进餐。 炒拨拉作为山丹的地方名吃,取材广泛,花色繁多,营养合理,主辅兼备,独具风采,体现了传统烹饪的高超技巧,凝聚了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 2015年8月13日,山丹炒拨拉(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山丹县文化馆。
【青稞面搓搓】
在民乐县沿山的南丰、顺化、丰乐、新天、南古一带适宜种植青稞这类高原作物。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沿山人民根据青稞的特性,逐步探索出了搓鱼子这种吃法。青稞面搓搓在当地又叫青稞面搓鱼子,以民乐特产的青稞面为原料,用凉水加少许食碱和面、揉匀,再用热毛巾盖住焐上半小时后,把面切成小块放在案板上,先每只手里搓1至2条,搓到30厘米左右后把两只手里的合并在一起,再用两只手同时来回搓成60至80厘米。也有把面掐成指头肚大小,搓成两头尖中间粗、长约2至3厘米左右的面鱼。搓好后用开水煮熟,佐以香油炝盐末、蒜泥、醋、红辣子等调味品。吃起来圆滑、松软、香美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青稞面搓搓是一种既营养又健康的面食。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高寒、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使青稞比任何一种麦类的有效营养成分都多、功效都好。特别是青稞不但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天然叶绿素、抗氧化酶、黄酮等活性物质,还富含功能奇特的营养素——β-葡聚糖,具有清肠、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阻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青稞面搓搓作为民乐特色小吃,源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其独特的味道、相对低廉的价格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许多酒店、超市和旅游景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15年8月13日,青稞面搓搓(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民乐县文化馆。
【珍子稠饭】
民乐县属山地和倾斜高平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青稞这类高原农作物在南丰乡一带大量种植。当地人主要以青稞为食,根据青稞的特性,逐步探索出了珍子稠饭这种吃法。 青稞碾去皮,磨成颗粒状叫“珍子”,煮成稠粥,撒上白面或青稞面搅酿即成。食用时搭配酸辣白菜或咸沙葱,别有风味。加上山药(洋芋)块者为“山药珍子饭”或叫稀饭,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冬季的主要早饭。 珍子稠饭制作方便、简单,具有清肠、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阻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2015年8月13日,珍子稠饭(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民乐县文化馆。
【张丰乐卤鸡】
张丰乐卤鸡是民乐县丰乐乡张满村村民张吉荣自创的一门独家卤制方法,自1995年开始流传至今,2011年正式注册为“张丰乐卤鸡”。张吉荣卤制出来的鸡色香俱全,吃起来香美爽口,味道独特,自成一味,深受当地群众及周边县区人们的青睐,不少外籍食客也慕名而来。 张丰乐卤鸡在选鸡上要求严格,选用八个月以上大而健康的土鸡,清洗土鸡时内脏都要去掉,反复清洗后放进卤锅,起初用旺火,待卤水沸腾后,将事先烧好的糖浆倒入锅中,再用温火卤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后将卤好的鸡捞出,晾上约30分钟后食用,口味更佳。 张丰乐卤鸡源自民间,在许多酒店都有销售,地方特色浓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015年8月13日,张丰乐卤鸡(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民乐县文化馆。
【羊胡花炝面旗】
生活在民乐的人们,发现当地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羊胡花适合放在饭里面做点缀,是一种非常香的辅料,羊胡花炝面旗便随之产生。将小麦面用淡盐水和好,在锅里加水至沸腾,放入切好的萝卜片,将和好的面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薄饼后切成菱形状的小面片,下入锅里,面煮熟后,用勺子炼好油,将准备好的羊胡花放进勺子里,待羊胡花成黑色状、溢出香味时泼进锅里,此时香味扑鼻的羊胡花炝面旗就可出锅食用了。 羊胡花炝面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既营养又健康,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味道独特见长,价格相对低廉,在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已成为当地的旅游文化产品之一。 2015年8月13日,羊胡花炝面旗(张掖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张掖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民乐县文化馆。
编辑: 孙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