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殊的生产方式和历史传统,造就了蒙古族人民爱唱歌的习俗。唱歌是草原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蒙 古 人更善于唱歌,每个婴儿在母亲的襁褓里就受到传统民歌的熏陶,在生长过程中歌声一直伴随着他们。据2017年统计年报显示,肃南县生活有312名蒙古族人,主要居住在白银乡,于1945年迁入,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8%。肃南蒙古族民歌与我国其他蒙古族民歌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以长调为主,在演唱中长调与短调结合,既具有喀尔喀民歌的特点,又具有本地域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蒙古族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性格。2005年,蒙古族长调被蒙古国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联合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肃南蒙古族民歌,将对今后研究蒙古族民歌,尤其是长调的挖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肃南蒙古族民歌由于受地域和语言的限制,加之现代生活的冲击,大部分已失传,会唱歌的大部分是老人。近年来,肃南县高度重视肃南蒙古族民歌的传承和保护,积极开展普查、挖掘工作。组织参加了全国八省区首届蒙古族原生态民歌大赛并获优秀奖。高秀兰老人获得了传承奖,主要代表作有《夏日塔拉琪琪格》《盛开在金黄色草原上的花儿》等。 2011年3月16日,肃南蒙古族民歌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肃南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