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23专题签发栏 >> 张掖里的非遗 >> 第一批:剪纸 来源: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5月16日 16:37

0
【张掖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物用,又可美化生活,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作为礼品赠与他人。如今,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领域都有应用。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它是每个女孩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作为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往往大都是男性。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剪纸就已流行于甘肃和陕西一带。随着屯垦戍边和移民的迁入,中原的剪纸艺术也随之渗入当地,使张掖的剪纸艺术融合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精华。 2006年9月30日,张掖剪纸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文化馆。

  

【甘州剪纸】

甘州民间剪纸的形式有窗花、门笺、喜花、炕围花、鞋花、枕顶花、图腾门神、灯花、花样等。剪纸的技法有将纸折叠剪出对称式、连续式的折叠剪;用剪子镂空以显示图案,不破坏整张纸四边外形的阴线剪;不保留整张纸外形,剪出各种图案的阳线剪;彩印剪贴,以突出立体图案、增强色彩对比的衬色剪等等。除窗花、门笺、喜花外,还用于乡村的彩灯、做寿和祭祀品中的装饰,也做妇女绣花鞋、荷包、枕头的花样。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甘州传统的剪纸艺术更加丰富多彩,其特点为:一是兼容并蓄,形式多样;二是拙扑大方,生动形象;三是偏重形象与趋向图案化并存。剪纸形象夸张而富于装饰性,线条洒脱浑然天成,色彩鲜艳更喜凝重。如今,古老的剪纸艺术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民间剪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除了中国和墨西哥以外,在其他地域几乎都已消失殆尽。由于年轻一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和现代工艺的发展,民间从事剪纸艺术的艺人也越来越少,传承更加困难。发掘、抢救、保护甘州民间剪纸艺术,对张掖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2010年7月6日,甘州剪纸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

【临泽剪纸】

临泽的传统剪纸技艺,包括纸制品和剪纸。纸制品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彩灯。元宵灯会是彩灯艺术的大展示,以纸料为主,制作形态各异的彩灯,融书法、绘画、造型艺术于一体,传统社火中的竹马灯就是特定造型的彩灯。另一类为常见的门花、窗花。在临泽有逢年过节剪纸贴窗花的习俗,因此也形成了当地优秀的剪纸艺术特色,有单色、套色、染色多种形式,题材有吉祥图案、套字、人物、动物、花卉五大类。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毛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象,表达了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主要创作手法有剪、刻、拼等。相传,临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精熟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大多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受到市民的喜爱,需求量非常大。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便改为以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随着,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传统的民间剪纸有着极旺盛的生命力。几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并紧密地与人民生活、习俗、信仰、愿望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扎根于民间土壤的一朵奇葩。由于民间剪纸大都是群众生活之余自娱自乐之举,往往表达了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作品亲切可爱、朴拙无华、生机勃勃、乡土味浓,虽简单夸张,却源于现实生活,富有变化,有着不可低估的艺术研究价值。 2010年7月6日,临泽剪纸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临泽县文化馆。

【高台剪纸】

  高台剪纸最早始于窗花,塑造的艺术形象有龙凤呈祥、鸳鸯戏水、喜鹊登梅、连年有余、十二生肖,有八仙、《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人物,有花鸟、孩童、动物,还有秦腔脸谱等,曾广泛应用于佛殿庙堂墙壁装饰,主要剪制各类佛像。高台民间剪纸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生动活泼,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高台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台民间剪纸当代传承人主要有赵荣、陈志福、石永贵、王小芳、陈志等。赵荣擅长工笔画,善画神佛、菩萨等,兼工剪纸。赵荣的徒弟陈志是宣化镇寨子村农家少女,出生于1983年,初中文化,自幼跟随其父陈大钥学习剪纸、刺绣,后师从赵荣,创作生产剪纸、刺绣作品2000余件,为50余对新人装饰新房,曾获高台县科技杯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高台县民间民俗作品展销会二等奖,于2009年4月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主要代表作品有《母与子》《执扇美人》《恭喜发财》《昭君出塞》《十二生肖》《喜上眉梢》《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木兰从军》《连年有余》《蟠桃献寿》《秦腔脸谱》《光明在前》等,刀功娴熟,细腻精美,内涵丰富,造型生动自然,富有表现力。残疾艺人陈志福,出生于1954年,初中文化,南华镇信号村七社农民,自幼跟随其父陈文发学习剪纸、雕刻,作品刻划细腻、形神兼备、自然丰润,主要代表作品有《十二生肖》《喜鹊登梅》《龙凤呈祥》《鸳鸯戏水》《五福临门》《连年有余》《蟠桃献寿》《福寿喜财》《花鸟》《佛像》《千年神龟》《松鹤长春》等,创作生产剪纸作品2000余件,于2008年获高台县民间民俗作品展销会一等奖。城关镇新建南社区居民石永贵,出生于1952年,自1966年开始学习剪纸,创作剪纸作品2000余件,为100余对新人装饰新房,于2003年获高台县剪纸一等奖。石永贵剪纸时,一手拿纸,一手拿剪刀,随意剪出,即成造型,作品生动活泼。城关镇长征路社区居民王小芳,出生于1969年,自1978年开始学习剪纸,主要代表作品有《哺乳》《春》《喜庆奥运》《花盘》等,创作剪纸作品2000余件,为50余对新人装饰新房,曾于2006年获高台县社区文化节剪纸一等奖。 2010年7月6日,高台剪纸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高台县文化馆。

【山丹剪纸】

  山丹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地域特色。旧时,农村因受条件限制,缺乏高雅装饰,农村妇女多以简单的剪纸图案代替书画装点房间,她们借剪纸创作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剪纸在当地农村妇女中与针工、刺绣一样被视为才艺,得以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现在,全县各乡镇都有一批剪纸高手。山丹民间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鸟、虫、鱼、山水、动物、人物皆可入画,主要反映人们对吉祥如意、安康幸福的审美追求。风格上有粗犷豪放,亦有精致细腻。表现手法上既有写实,更富有夸张。图案大多讲究工整、对称、连贯,各类造型准确生动。山丹县美术工作者曾在李桥周庄村发现一位70余岁周姓妇女,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她能在数分钟内剪出各类栩栩如生的鸡、狗、猴、猫等动物。甘肃省工艺美术学会闻讯后,特意派专家来山丹周庄村调查访问此人,她娴熟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专家们的阵阵赞叹。20世纪80年代初,山丹民间剪纸作品曾被国家和省民间艺术研究机构专家征集,进行集中展示和收藏研究。专家们认为,山丹民间剪纸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富有研究和传承价值。近些年来,以文化馆原烙画厂女工周玉梅、张春玲等为代表的剪纸艺术后起之秀,在继承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大胆进行研究创新,不断丰富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拓展题材内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奖。周玉梅历时五年创作的一套《红楼梦》系列剪纸作品,曾荣获“甘肃省首届民间工艺美术百合花奖”银奖。 2010年7月6日,山丹剪纸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山丹县文化馆。

 

 

编辑: 臧晓玉

最新相关新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