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文旅 张掖: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4月26日 17:00

0

  春暖花开,满城芬芳。漫步在张掖市各景区、公园,处处涌动着文旅产业千帆竞发、异彩纷呈的汩汩春潮,让人惊喜、令人赞叹。

  全市4A级以上景区由5家增至20家,增长4倍;

  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由300万人次增至4200万人次,增长14倍;

  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由26.16亿元增至279.06亿元,增长近11倍;

  全市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从无到有,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城市……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的引领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基调,把文化旅游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文旅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丰富业态布局,着力彰显文化自信,文化旅游业由弱变强,成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全国、全省文旅头部企业投资沃土,带动了张掖从“投资拉动消费”到“消费带动投资”、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从旅游过境地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身、精彩嬗变。

聚集文旅产业发展强劲动力

  张掖市上下围绕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实施项目驱动战略,对规划到位、前景广阔的文旅开发项目,采取政府强力介入、政府先行投入、边建设边招商、先建设再招商的模式快速推进。注册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公司14家,组建成立市山水文体旅游集团,搭建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引导和撬动文旅产业大投资和大开发,吸引省公航旅集团、省文旅集团等一批文旅头部企业投资张掖、兴业张掖。2012年到2021年,张掖市文旅产业增加值从3.78亿元上升到23.81亿元,占GDP比重从1.31%增长至4.5%。特别是2019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4000万人次,达到4239.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2%和34.86%,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23.9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7.4个百分点。

  鼓励扶持特色中小微型文旅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大中小微并举、竞相蓬勃发展的文旅发展“张掖模式”,文旅企业从403个增加到2467个,比2012年增加了400%以上,产业从业人数从6328人增加到16726人。同时,以《张掖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张掖市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抓手,着力构建“一个龙头景区、两个示范区、三条大廊道、四个增长极”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域旅游不断提质增效。整合优化自2012年以来8项文化旅游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张掖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引资入张”“引客入张”等13个方面刺激政策,大力支持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项目引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把项目开发建设作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全市重点文旅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每年2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29亿元,建成市级“三馆”、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等63个重点公共文化项目;张掖宾馆、甘州府城、丹霞快速通道等上百个大型文旅项目先后完成投资180多亿元;七彩镇、张掖国际露营基地、屋兰古镇等一批亿元项目全面落地;张掖游客集散中心、丹霞地质博物馆、湿地博物馆等200多个千万元级重大文旅项目先后投入运营;张掖丹霞大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甘浚丹霞小镇、平山湖大峡谷、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七彩丹霞·流沙河景区文化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高品位旅游景区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群已然形成。同时开发建成七彩镇、喀尔喀小镇等一批新型文旅功能区,甘州巷子、张掖老街等18条旅游特色街区实现常态化运营,七彩丹霞、丹霞口文旅小镇、屋兰古镇、马蹄寺等景区实现演艺节目常态化演出,公航旅自驾游露营基地等10个自驾游营地搭建了张掖自驾游主体脉络,张掖综合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一批批精品项目不仅夯实了张掖文旅产业发展基础,还打造了文旅行业地标,使文旅产业带动性越来越强,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旅融合形成“七大”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形态和五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全市共建成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5个,成功评定中国丙级民宿2个,建成一大批特色旅游村镇和星级农(牧)家乐,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量的半壁江山。

文旅赋能构建“文旅+”融合式发展体系

  坚持以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医养会展融合发展为统揽,加快构建“文旅+”融合式发展的经济体系,文化旅游、户外运动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自驾旅游和康养、研学、冬春季旅游等产品业态不断创新。中国·张掖汽车拉力锦标赛、全球商学院丝绸之路智慧精英挑战赛等20多项全国知名户外赛事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地市级文化馆“百馆联动”、第八届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论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百城百场”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拉开会展旅游大幕;《肝胆祁连》《民乐情》《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甘州乐舞》等精品剧目入兰进京展演荣获大奖;《陇原英雄传》《爱在零纬度》《祁连山下》等影视剧目入选国家优秀展播剧和推荐影片全国上映;《回道张掖》《张国臂掖》《阿兰拉格达》等实景剧目填补张掖主题夜游的空白;乌江稻渔共生、鸭暖农业休闲、清泉如意花海树立农旅融合新标杆;高台烈士陵园、血战高台场景复原地、临泽县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激活张掖红色旅游内生动力;芦水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临泽县丹霞生态康养谷、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等文旅康养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全省范围率先提出以打造乐餐、乐居、乐行、乐游、乐购、乐享为主的“金张掖·六乐”产业闭环系统。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7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9个休闲农业园、20多个旅游文化特色街区,9家“文化集市”固定经营点和10家“文化集市”生产基地。制定印发《张掖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文旅赋能、产业联动,构建以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发挥聚集效应为抓手的发展体系,依托游购娱吃住行文旅六大要素,形成“6+N”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

改革创新+交通廊道激发新生机

  破解文旅产业发展瓶颈,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行经营权、管理权、所有权“三权”分置,大力推行“政府配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运营模式,通过合资、独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引进经营理念先进、综合实力雄厚的头部企业,助力张掖文旅产业发展。与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合作七彩丹霞景区项目,景区游客接待量以年均30%的增长率领跑甘肃旅游开发,“中国彩虹山”“全国最佳的低空旅游目的地”文旅IP声名远播,成为甘肃文旅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蜚声国际的旅游胜地;与甘肃文旅集团开启全省范围签约项目最多、业态门类最全、合作模式最丰富、合作范围最广泛的一次“联姻”合作,达成7大板块21项合作内容;围绕基地打造、项目建设、资源开发、特色街区繁荣、乡村休闲发展等重点领域,与携程集团、华谊兄弟、上海复星集团在超级目的地城市、推动携程农庄、华谊星剧场综合体等方面合作,开启无限前景。


积极构建“两圈两廊五联六环”的旅游交通廊道,完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优化沿线景区“最后一公里”交通配套,推进“城景通”“景景通”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内道路环线、景区与高速公路、景区与景区之间,以及景区与城乡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新建旅游公路20余条,建设里程600多公里,完成投资近百亿元,实现21家4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23家3A级景区通等级公路。自2012年张掖=西安航线开通以来,航空事业从无到有,正式开启张掖航空时代。近年来,累计投入航线补贴资金近5亿元,开通旅游包机400余架次,通航城市20余个,执行正班航线7条,累计起停飞机15136架次、运输旅客140余万人、运输邮货3288吨。政、商、旅、物空中通道全面畅通,构建连接北上广一线城市,沟通成都、西安、武汉等西南、西北、华中三大航空中转枢纽和张掖文化旅游“桥头堡”城市的航空整体布局。纵横南北、连贯东西的交通网络让文旅融合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

  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和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我市积极组织实施一系列文化融合、公共文化普及、文化精品和文化引领消费等工程,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张掖文旅消费机制,创新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文旅产品供给,有效带动产业复苏、消费升级,增强内需拉动新引擎。先后举办三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张掖文化旅游消费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发放电子优惠券,鼓励引导居民文化旅游消费。策划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消费主题活动1060余项,筛选文旅创意产品10万余件上传到文化消费服务平台,发放电子优惠券54.8万张,城乡居民参与人数达600余万人(次),居民对试点工作满意度达98.8%,文化消费总规模达百亿元。伴随着发展的脚步,张掖文化旅游从悠悠岁月中款款走来,在发展中起步、探索中前行、调整中提升,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游人的“诗和远方”。(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陈海)

 

 

编辑: 何淼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