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民乐讯 “一二十个马扎就开讲”“三五把椅子也能唠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院讲堂”,缩短了政策与群众之间的“地缘距离”,消除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民乐县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近年来,民乐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把讲堂搬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和街头巷尾、居民楼院,通过传技能、讲政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搭起与群众的“连心桥”。
一座小院、几条板凳,便延伸出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
“各位乡亲,今天我来给大家盘点下今年的惠民政策。”近日,在民乐县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们齐坐一团,一起话家常、谋发展,党委书记刘丽萍先传达消息。
“刘书记,我们没啥文化,你说我们社区怎么发展呢?”有群众问道。
“根据我们前期的工作,我们发现通过网格长和楼栋长的带动,几个小区居民都能主动参与到小区楼院整治中来。”就这样,刘丽萍先后从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方面进行讲述,描绘了一张张发展蓝图。居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信心倍增。
“听刘书记讲社区里的事,和我们居民有关的事,比在家里看电视有意思多了。”东街社区居民张森林说:“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听了邻里纠纷调解的案例后,自己对于生活中的类似事情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只是东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院讲堂”的一个缩影。东街社区“小院讲堂”自今年推广以来,已开展理论宣讲8余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15余件。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就延伸到哪里。
在从事社区工作8年之久的民乐县团结巷社区党委书记刘学萍看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设讲堂的形式更容易被居民接受,更容易讲到群众心里。于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延伸出更加接地气的农家小院为实践“点”,达到了“时时宣讲、处处宣讲、事事宣讲、人人听讲”的效果,打通了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每次我只讲一两个小故事,用咱群众的话,把正能量在社区树起来。”在刘学萍看来,自从社区设立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后,居民们进牌场的少了,进书屋、讲堂的多了;邻里矛盾纠纷少了,互敬互助得多了;八卦家长里短的少了,关心国家大事的多了。
近年来,民乐县组织104个共驻共建单位党组织和1975名在职党员主动“下沉”,积极“报到”,和小区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共同“组团”,组成了“小院讲堂”的讲师队伍。他们结合岗位实际和自身特长,把讲理论和讲政策、讲党史和讲故事、讲知识和讲常识、讲“国之大者”和讲群众利益结合起来,用群众能听懂的话,讲群众爱听的事儿,让党课“有土味儿”“接地气”。
近年来,民乐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当中,频频推出“硬核措施”,将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居民自治、社区治理等工作纳入其中,搭建好工作平台,将全县的志愿项目、惠民活动、群众需求汇聚到一个框架内,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双向评单”的闭环运行机制,逐步打造形成了“红色星期五”“小院讲堂”等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活动的载体和内容,让‘小院讲堂’不单只是在‘讲’,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做’,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在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努力形成具有民乐特色的鲜活经验,铸就民乐特色品牌,为加快推进民乐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文明力量。”民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展存福表示。(王晓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