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秧歌又叫倒羊角、地奔子,是流传于高台县新坝乡的一种民间舞蹈,因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动作多伴随倒行的步伐,因而称之为“倒秧歌”,是高台民间社火的杰出代表。
表演者头戴的羊角形的帽子跟藏族僧人的帽子非常相似。倒秧歌从社会功能看,属于宗教祭祀类舞蹈和民间节会类舞蹈的综合形式,是集佛教和道教的表演于一体的履定套路的集体舞。从其表演形态来看,属于道具表演类民间舞,兼演唱民间小调,曲调优美活泼,中间穿插即兴演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倒秧歌共有八个角色,十六人表演。角色分别为:头鼓子、二鼓子、大旦、小旦、挎儿、道童、大棒、二棒各两人。当地民谣中“一肚子生了十六个娃,四个鼓子四朵花,两个后生两挎儿,两个娃娃出了家”,就是对倒秧歌角色的形象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