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亦是冬季第四个节气。这一日,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它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天道运行将开启一个新的循环,让人不禁想到“希望”一词。在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生活里,“希望”是暗夜之光,也是冷冬之春,在四季流转中预示着否极泰来。
冬至养生,除了要遵从“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坚持“秋冬养阴”的原则,还要充分考虑“冬至一阳生”的特性,对阳气予以养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冬三月应“早卧晚起”。
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
长期卧床并不利于养生,反而还会造成人体气血瘀滞、气机逆乱。
有条件的话,可以等太阳出来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
晚起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很难做到,但一定要早睡、别熬夜。
冬至后,天气寒冷,需及时添衣保暖,防寒养藏以护阳。
日常着装应选择绒衣、毛衣、棉服、皮衣、羽绒服等松软轻便保暖性能好的服饰。
此外,冬季还应常备棉帽、棉鞋、围巾、手套等,注意保护头、颈、手、足这些容易受寒的部位。
不过,虽然此时天气寒冷,但着衣也不宜过暖,否则汗出过多,反而不利于阳气闭藏,人也更易生病。
正如《养性延命录》所言“重衣厚裤,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
特别是青壮年、身体健康者,衣着应略偏寒,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
此外,在大汗之时忌脱衣,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以免风寒或寒湿之邪侵袭而致病。
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整体而言,冬至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可适当增加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食物摄入。
日常饮食宜多样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辨证施补,缺什么补什么,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尤其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
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吃些坚果。
因为种子类食物大多有补肾益精、强体御寒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因此冬季进补适当多吃坚果,对身体很有好处。
与以往大家认知不同的是,冬至时节,多吃蔬菜也是一种“补”!
有研究证实,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缺少有很大关系,而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虾皮、海带、发菜等食物均富含无机盐,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以往我们认为,冬季时减少运动才符合秋收冬藏的原则,事实上,减少并不意味完全不运动。
要知道,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汗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因此很多人会出现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长痘痘等问题,这些就是阳气郁积体内而生火的表现。
所以说,天气虽然越来越冷,但运动仍要坚持。
有条件的话,大家可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此时户外温度相对较高,体感也较为舒适。
冬至运动养生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导引,或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
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更为简单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等,运动时以微汗为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
冬季室内可以通过开暖气、空调等方式取暖,但室内取暖也要注意两点。
注意定时开窗换气,一般每日定时透气半小时即可。
室内长期密闭会导致二氧化碳急剧增加,使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身体健康。
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在冬至这天便有了许多讲究的“仪式”:包汤圆/煮水饺……攒火围炉,热气腾腾,不管饺子还是汤圆,举筷入口皆是团圆。过了冬至,转眼间又是让人期待的新年,即将来临的日子都充满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冬日里,振奋精神,满怀希望,准备好迎接更多的喜悦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