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21专题签发栏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肩负艺术创作新使命 推动文艺事业新繁荣——张掖市2012-2022年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成果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2年09月14日 11:06
肩负艺术创作新使命 推动文艺事业新繁荣
——张掖市2012-2022年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成果综述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对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既是印记,更是精髓和灵魂。而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成果,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和精神追求。张掖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是传播文化、铸魂育人、发展旅游、带动经济的理想之地。张掖的这10年,是文化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的10年。10年来,张掖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文艺人才培养为关键,以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为重点,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守艺术初心,肩负创作使命,奋力推动全市文艺事业新繁荣、新发展。
抓创作,勇攀精品文艺新高峰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繁荣群众文化艺术。在打造品牌文化活动上,我们主动倡导文化与旅游、体育、医养等的深度融合,积极改革和探索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动员社会参与,全市先后开展了张掖市网络春节联欢晚会、金张掖旅游文化形象大使选拔赛、金张掖书画作品晋京展等等市场化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常年扶持群众艺术团体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群星艺术节、秦腔戏迷大赛、广场舞大赛、等公共文化品牌赛事,积极吸纳民间文艺团体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积极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极大繁荣了我市的民间艺术创作,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2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群星艺术节”就有近80件作品1000多名群众参与其中,启动仪式千人同跳裕固族广场舞《祁连山下彩虹飞》,为彩虹张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赋能,为文旅市场复苏助阵加油;创编裕固族广场舞《骨铃声声展新颜》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决赛,创排首部裕固族大型室内器乐《吉祥祁连》已推荐参加全省“群星奖”。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文旅剧目精品。近年来随着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由张掖市河西印象文化旅游股份公司与杭州金马克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创排的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在丹霞口小镇演出,填补了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大型文旅演艺剧目的空白,给游客带来一次震撼人心的“丝绸之路古今穿越”之旅;根据省级非遗项目九曲黄河灯阵打造的大型实景剧《张国臂掖》让观众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和大汉王朝“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巍巍雄风;2021年七彩丹霞景区推出梦幻山谷光影演绎《阿兰拉格达》,成为七彩丹霞景区的新亮点新引擎;这些优秀作品已成为丰富张掖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地方代表性剧目。
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提升书画创作水平。结合我市特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张掖书画院和县区文化馆美术馆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画张掖、书本土、摄乡愁的精品书画摄影作品,近三年就有50多幅书法美术作品频频在国际丝绸之路美术摄影展、第二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首届书法作品联展等展览中入选获奖。先后举办“水墨兰亭”全国书画名家精品展、海峡两岸名家书画甘肃联展—张掖巡展、邹梦禅书法篆刻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系列活动、“大美张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等展览,市内艺术家相继赴四川、江苏、浙江等地交流,张掖自主创作的红西路军题材连环画作品赴外参加了建党成立100周年艺术展系列活动,加强了创作学习借鉴,张掖书画摄影创作水平有效提升。
支持抗疫文艺创作,凝聚抗疫强大能量。去年疫情期间,在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我局继2020年征集展示张掖市“抗击疫情”主题文艺作品300余件之后,2021年继续倡议全市文艺工作者、非遗传承人、文艺爱好者们,积极创作各类抗击疫情的文艺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至11月共创作抗击疫情文艺作品373件,其中音乐作品41首,戏曲、曲艺、舞蹈等作品20件,书法绘画作品285幅,散文诗歌26篇,市文广旅游局通过“金张掖旅游”微信平台编发专题展播20期,省、市、县(区)各级媒体平台刊发阅读量累计达100多万人次。
抓联动,开创文化交流新局面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在韩国展示裕固族传统婚俗 肃南县民族歌舞团提供二是文化活动“送下去”。以“建党百年·春绿陇原”“快乐老乡”“红色文艺轻骑兵”“非遗过大年”等活动为引领,开展了文化惠民行、送文化下乡、千台大戏送乡村、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受益群众达到百万人。
他山之石“请进来”。邀请省内外优秀文艺院团到我市开展“春雨工程”“文化走亲”等活动,全总文工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等院团组织,陕西渭南、江苏扬州、安徽阜阳等20多座城市与张掖开展交流演出,搭建“百城百场”文旅宣传交流新平台。
抓品牌,助推公共文化呈现新发展
扶持地方戏曲,传承文化根脉。恢复、整理、排练了传统经典剧目《周仁回府》、《窦娥冤》、《金沙滩》等30多本传统本戏、50多个折子戏;创排了大型戏曲综艺节目《满园春》、《梨园神韵》、《秦韵流芳》等节目,张掖特色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弘扬;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普查演出团体40个,整理汇总普查资料报表300多份、980多页,图片200多张,撰写了1.5万多字的《张掖市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报告》,摸清了我市戏曲剧种家底,为发展地方戏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旅深度融合,助推社会经济发展。甘肃交响乐团大型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首次进景区演奏,冠绝华夏的七彩丹霞和大气磅礴的交响乐完美融合,奏响了一曲文旅融合的壮美乐章,通过高科技、融媒体等多种手段提升了张掖文艺事业对外影响力。甘州区文旅工作者实现明清街、张掖老街、文旅演艺常态化表演,敦煌飞天、亲子游艺、餐饮娱乐等丰富业态实现张掖市区“夜经济”快速发展;山丹县将歌舞演艺引入大佛寺、五彩山丹步行街等景区、街区,并举办非遗美食炒拨拉展演大赛,强力复苏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民乐县重点打造城北民俗村文旅新地标,将民俗表演、民俗展馆、非遗工坊、文创企业引入村内,产生文旅产业集群效应,已成为近郊游的好去处;肃南打造裕固族特色村寨、裕固族非遗研学旅游等文旅产品,依托民族特色开发相应文旅商品,成为文旅拉动经济的强大动力。
抓制度,完善政策扶持保障新机制
新制定出台一批奖励扶持政策。市上近期出台了《张掖市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张掖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多个政策性文件,部分县区也相应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全县文艺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支持文艺事业发展。
建立文化艺术精品生产激励机制。市委、市政府设立“金张掖文艺奖”“全民文化旅游宣传奖”;各县区分别设立“枣乡文艺奖”“焉支山文艺奖”“民乐文艺奖”等各类文艺奖项,有力促进当地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建立重点文化项目扶持考核机制。将文艺事业尤其是艺术创作工作纳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市委宣传部印发《张掖市重点文化项目扶持暂行办法》,重点文化项目扶持每项补助最低2000元,最高5万元;被列入国家和省、市的重点创作项目,可根据需要加大扶持力度,为生产高质量的精神产品提供物质条件。
抓人才,培养文艺事业人才新力量
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开展“金张掖乡村特色文化传承人”“金张掖乡村旅游创业先锋”“张掖市乡土文化名家”等评选;与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召开文旅人才合作座谈会,为发展张掖文艺事业进行交流合作。
培育扶持民间团体。加大全市社会文艺团队和自乐班子规范管理力度,将质量层次较高的36个文化社团纳入市文化馆统一管理,定期培训,评等定级,形成了文艺工作者、民间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齐头并进、互为补充的文艺事业人才工作格局。
以赛代培储备文艺人才。常年组织举办“百姓大舞台”、广场舞大赛、“群星艺术节”等文艺赛事活动;组织完成甘肃省器乐大赛张掖赛区工作,被表彰为甘肃省器乐大赛“优秀组织奖”;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和“舞动陇原”甘肃省广场舞展演河西赛区决赛,储备了大批民间文艺人才。
今后,张掖市将继续坚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抓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争取国家艺术基金等艺术创作扶持工程、扶持计划,推出一批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储备一批优秀的剧节目,创作一批讴歌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艺术作品,上演一批具有张掖元素、丝路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用优秀作品展示文化自信;坚持办好重大文化艺术活动,依托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继续开展“梦回古丝路·相约新张掖”为主题的“百城百场”文化旅游宣传交流活动,举办全国文化馆“百馆联动”活动,认真谋划推进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打造“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体验中心”项目,积极争取相关经费支持,集中展示优秀艺术成果,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艺消费需求;坚持以文艺惠民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一屏四城五区”奋斗目标,努力做好红色文艺轻骑兵,鼓励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力求创作聚焦现实、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具有张掖文化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新颖之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积极培植戏曲土壤,加大对戏曲院团的扶持力度,同时,创作出更多的戏曲精品剧目,打磨提升大型现代秦腔戏《肝胆祁连》,整理复排《狸猫换太子》《三滴血》《卧龙庄传奇》等传统经典秦腔剧目,拓展和培育新的戏曲演出市场和观众群;坚持人才兴文原则不动摇,着力抓好文广旅游系统“人才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好“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文化旅游人才提升工程、市级重点人才工程等项目,完善文广旅游系统职称评聘机制,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落实农村文化实用人才政策,积极扶持民间艺术团体。努力建设政治过硬、素质作风优良的文广旅游工作队伍,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李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