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31日,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中国数百项知名的非遗项目汇聚乌鲁木齐,给新疆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以此为契机,我们开设《新疆·非遗》主题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进新疆丰富多彩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当中,深度认知新疆绚丽多姿的非遗项目。
新疆网讯(记者 李卫疆)“每逢节庆,在新疆喀什地区有几个县都会组织一种摔跤比赛,这种比赛很独特,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也可以挑战强壮的冠军……”这样的一段导游词出现在喀什地区不少导游的口中,这种在喀什的几个县流传的传统摔跤比赛,很多游客只能凭想像力去揣摩。这种摔跤比赛叫“且力西”,翻译过来是“搏斗、较量”的意思。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
2016年,喀什地区的岳普湖县达瓦昆湖畔,一场“儿子娃娃杯”且力西比赛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关注,也吸引了全疆数百名选手参加,那一次,也使得这项古老的摔跤运动为更多的人所熟悉。
儿子娃娃系上了艾德莱斯绸
且力西有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摔法:一种是喀什噶尔式摔法,属于站立式摔法。主要分布于南疆喀什地区、阿图什市、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等地,首先,运动员腰间各系一根腰带,腰带长2米、宽20~30厘米,腰带的颜色为红色或蓝色,用来让对方选手握取,腰带的材质是棉布。竞赛时,摔跤手的双手不允许从对方的腰带上脱离,否则犯规。胜负判定的标准是把对手摔倒且肩背着地。膝盖着地或用手支地不算胜利。如双方同时倒地,则判无效。一般情况只摔一跤,没有三局两胜之说;另一种摔跤方式为吐鲁番式,主要在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和哈密等地区。比赛规则和前者类似,如团体赛,比赛时分两队,一队有三个人,在擂台上竞争。输一场被淘汰,赢者继续比赛,直到一方将对方最后一人战胜。比赛获胜后,奖励一个大牛头,牛头的牛角上系条红绸子,牛头由获胜方的三名队员共同分享,红绸子则归摔倒对方最后一名选手的人获得。他们使用配备的除了一条绵布腰带,还会配一条系在一侧大腿上的“腿带”,比赛中如果腿带滑落,比赛就要中断,选手系好之后才重新开始。通常且力西选择的比赛场地是平整的沙地。
今天的且力西,主要分布于新疆和田、阿克苏、吐鲁番、喀什岳普湖县、英吉沙县、麦盖提县、巴楚县等地。
但如今,一些比赛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其中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的且力西比赛变化最大。他们把红色和蓝色的腰带都换成了艾德莱斯绸,同时比赛场地也从沙地变成了专业的摔跤垫,选手们被要求“赤脚上阵”或是穿专业的摔跤鞋。这些岳普湖县的摔跤手们如今也被称为“系着艾德莱斯绸腰带的儿子娃娃”。
这些变化让这项古老的技艺有了更高的观赏性。
一位“老跤王”的心愿
第一次见“老跤王”米合曼·艾姆拉,是在岳普湖县组织的一次大型文旅活动中。且力西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赛事。
当时他站在场外,焦急地盯着一个在场内比赛的少年,当看到少年被凌空抱起险些倒地时,他差点跳进了场内。直到少年用一个并不属于“且力西”传统技巧的动作赢下了比赛,他才微微露出笑容。赢了比赛的少年是他的孙子库尔班江。他说,能看见自己的孙子也像个儿子娃娃一样站在且力西赛场上,是他此生最快乐的一件事之一。
米合曼(左一)在场外观看他孙子的比赛
“如今这条腰带从棉布改成了艾德莱斯绸,变得更滑,更不容易抓牢,所以好多动作都要做出调整。从前跟我学习的孩子们平时练习的时候用的都是棉布腰带,去年我都让他们改成了艾德莱斯绸,并教了他们一些现代自由式摔跤的技巧,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会更好地去比赛了。”米合曼说。
传统的且力西比赛以手上的抱摔、背摔为主,脚下的技巧不多,这有点类似于蒙古式摔跤,但作为且力西传承人的米合曼多年来学习了柔道、中国式摔跤和国际式摔跤的技巧,并成功地把这些技巧进行了改进,融入到且力西当中,使得他教出来的徒弟胜获率也都相当高。这也让他成为远近闻名的“岳普湖跤王”。
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中,且力西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民运会“且力西”比赛规则规定比赛时运动员需身着专业摔跤服,摔跤鞋,摔跤时腰间分别要系上长2米、宽0.7米的红、蓝两色腰带。比赛在1米高正方形台子上进行。毎场比赛3局,每局3分钟,毎局中间休息1分钟。比赛不分年龄,按体重分为52公斤、62公斤、74公斤、87及87公斤级以上5个重量级的比赛。这些规范化的比赛章程,让善于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老跤王如鱼得水,他教出的弟子也不断刷新着比赛纪录。
米合曼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且力西,让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他的学习一直坚持了45年,直到今天,他仍然在学习新的摔跤技巧,以此来提高弟子们的获胜率。
“一开始是我自己比赛,最初我老是输,但几年后,就没多少人能摔过我了,赢的次数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喜欢且力西,快50岁的时候我还在参加比赛,后来摔不动了,我就开始带徒弟。”米合曼说,他没有一天不想着怎么赢下更多的比赛,不知不觉中,他成了“岳普湖跤王”。
今年64岁的米合曼,已经带出了两百多个弟子,他的五个儿子都曾跟着他学习且力西技巧,其中,他的大儿子也小有名气,作为体育特招生被体校录取。
“我想,我的儿子会把且力西传承下去,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且力西,有朝一日,儿子还会为国争光,去参加国际摔跤比赛。为了这个,我去学习其他摔跤门类的各种技巧,并且想办法进行改进,比如柔道里的‘大外刈’,在且力西里也有相似的动作,但那个柔道的动作更加简洁实用,我就把且力西的相似技巧按照大外刈的技巧进行调整,让它更有攻击性。我把这种技巧教给大儿子,他也变得越来越厉害。但是,他没坚持下来……”说到这里,米合曼的脸上露出些许落寞的神情。
几年前,米合曼的孙子库尔班江开始对且力西感兴趣,他心中的火再一次被点燃:“我带了那么多徒弟,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不相信找不到一个把‘手艺’传下去并且发扬光大的子孙。”带着这份倔犟,他开始悉心调教库尔班江。
库尔班江(左)决定继续陪着爷爷完成他的梦想
“我的诚心一定会融化石头”
看着库尔班江打败了很多比他年龄大、个子大、掌握且力西技巧的对手,米合曼感到很欣慰:“我已经坚持了45年,我相信一定能把孙子带出来,通过孙子参加一些大型赛事,让世人了解新疆的且力西这些体育比赛项目。”
“从前是爷爷让我学,现在是我要学,我想参加一些大型赛事,为国家争光。”库尔班江说,他爷爷,和他爷爷的爷爷都在努力把且力西传下去,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且力西的传承人。
米合曼说,他在且力西这个行当上已经干了近50年,只要他能坚持下去,他的诚心一定能融化石头,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体育比赛中。”
“从前他们叫我跤王,是因为我获胜率高。今天他们叫我跤王,是因为我的徒弟很厉害。”米合曼自豪地说,这些弟子当中一定会出现立志去传承且力西的人,仅仅靠一个家族的力量把这门技巧传下去是不够的,要有更多的人学习且力西,把这项体育比赛项目传承下去。
在新疆摔跤项目很多,特点各异。可这些摔跤项目彼此影响着,相互融合着。“且力西"不仅保留了自己原来的特点,同时也发展与创新了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的且力西摔跤形式,它不仅是一项民俗体育运动,更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