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市外媒体看张掖 甘肃省张掖市:陇原乡村“领跑者” 来源:农民日报    0 人参与互动 2022年08月01日 10:48

0

  提前两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迈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2019年以来,连续3年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年度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列全省市州第一,并被确定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市……过去3年来,享有“塞上江南”“金张掖”盛誉的甘肃省张掖市,创造并延续着陇原乡村“领跑者”的辉煌和传奇。人们好奇的是,在这块戈壁绿洲之上,殊荣的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诀”?

   党建领航,“红色引擎”增强乡村发展源动力

  “以前,我们这4个村发展产业各自为阵。现在,我们有了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组织共建,产业共育,涉及产业的事情由联合党委组织集体商议、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安排。”近两年来,发生在临泽县板桥镇的这一变化,让当地的葡萄产业发展有了新气象。

  板桥镇土桥村村委会主任李兴宇说,为解决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镇党委牵头组织葡萄种植面积较大的红沟、土桥、友好、古城4个村成立了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充分整合国有公司、私营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规划建设5000亩产业园区,推动葡萄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党建提升、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多方共赢局面。

  板桥镇的探索并非个例。近年来,张掖各地积极强化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领头雁”“推进器”“主心骨”作用,有效增强了乡村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甘州区按照“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思路,创新组织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针对各村发展不平衡、班子建设有差距的现状,甘州区选择产业带动能力强、经济发展效果好、领导班子威信高的17个中心村,成立中心村党委,跨村横向设置产业党支部、党小组;依托特色产业带布局,打造跨乡镇、跨行业组建的片区党委3个,带动联建村产业链、人才链、文化链、生态链和组织链耦合运转;针对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弱、示范项目建设融资难、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等瓶颈,该区通过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体,推动新河田园综合体等30多个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们坚持狠抓基层党建,实施‘四化四提’强基固本行动。坚持‘五个基本’一起抓,深化星级标准化支部创建,以标准化提升组织力,积极拓展‘党建+产业’‘党建+业务’‘党建+经营’模式,规范‘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有效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张掖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张掖持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部门工作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领导体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市级主导、县区主责、乡镇主抓、村社主干、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产业为“王”,“农头食尾、接二连三”筑牢振兴根基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区和重要的粮食、蔬菜、瓜果、油料和牛羊生产基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018年以来,张掖在全省率先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了为期3年的‘两带四区四线’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梁顺海说,张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农头食尾、接二连三”方向,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黑河沿岸优势农业、沿山冷凉特色农业、戈壁荒滩设施农业3大板块,建设现代种业、奶牛肉牛、绿色蔬菜、专用马铃薯、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6大产业功能区,构建玉米制种、奶牛肉牛、绿色蔬菜、戈壁农业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巩固提升张掖作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子”“菜篮子”“肉架子”“奶袋子”的地位。

  在民乐县,南古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推进“小块并大块、一村一块田、一企一基地”,通过基地联创有效推动了产业的提档升级。南古镇党委书记刘会霞说,镇党委按照“强基础、扩总量、建基地、延链条”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先流转、后整治”模式,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万亩,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高标准建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恒温库、气调库、山体窖、专业市场等设施,为马铃薯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张掖遍地开花。张掖坚持拓展强化农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功能布局、延伸壮大产业链条,提升6个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和6个省级现代产业园规模、质量、效益,以引领带动全市农业提质增效。该市还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与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巩固提升“两带四区四线”示范带和休闲农园、农家乐、民宿等建设运营水平,通过“串点成线”“连线带面”,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精品乡村旅游点、旅游线。

  在甘州区党寨镇,陈寨休闲农庄引得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光顾。“除了草莓和桑葚,我们尝试种植的火龙果今年也可以供游客采摘了,从5月开始一直能持续到年底。”村民邵爱红说,这两年,她和丈夫发展观光采摘农业,除了让游客进大棚体会采摘乐趣外,还提供线上订购、线下零售及配送服务,生意特别红火,单棚年收入预计在6万元左右。

  “目前,村里有128户群众参与发展观光采摘农业,采摘服务一年四季不断档。除了果蔬采摘园,我们还建起了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连体钢架大棚、高标准育苗中心、恒温保鲜库、果蔬包装厂和蔬菜交易市场等设施。”陈寨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志波说,村里采取村党支部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农户集资入股的方式,走上了科学育苗、绿色定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订单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子。

   狠抓示范,乡村建设从“点上出彩”转向“全面开花”

  一座座明清风格的徽派宅院,房前屋后绿树、碧水环绕,这是记者走进临泽县平川镇黄家堡村“筑梦新居”高质量住房示范小区时看到的一幕:前有水系、中有民宅、后有花园,俨然一幅江南乡村的美景。

  “以前我住的房子又老又旧,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让我住进了这样漂亮的房子。”今年6月入住新居的黄家堡村九社村民陈军说。按照县里出台的高质量住房贷款政策,他申请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建设新居,贷款期限为15年,每年只需还1万元本金即可。“现在的宅院不仅周边环境好,而且交通非常方便。宅院专门设计了前院、后院,非常符合我们农民的生活习惯,下水直通污水处理厂。政府正在帮我们建养殖小区,很快就可以把羊放进去养……”

  平川镇党委副书记梁兴江介绍,平川镇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围绕全镇“一廊两翼五园多点”乡村振兴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筑梦新居”高质量示范小区,着力打造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平川美居”。下一步,平川镇将重点以黄家堡村、四坝村两个中心村为翅翼,着力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引导农民向集镇或中心村聚居,构建“规划科学、宜居宜业、设计超前、独具特色”的乡村建设发展格局。

  记者在张掖农村采访时看到,在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创建的带动下,更多的村庄正在像黄家堡一样焕发出新的活力。

  高台县针对全县农村房屋破败、废弃闲置房屋较多等直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问题,全力开展村居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为破解农房改造提升“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该县探索开展“三联四保”融资模式,将全县19座水库的水费收费权作为抵押,向国开行甘肃分行、甘肃省农商银行高台支行申请“乡村振兴农村房屋改造项目”中长期贷款,由县农投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统贷统还,政府全额贴息,农户逐年偿还本金。2019-2021年,高台县累计发放贷款3.23亿元,完成了全县46%的农房改造任务,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甘州区大满镇正根据自身区域风貌景观实际,高标准打造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集镇。大满镇副镇长丁建成介绍,项目将依托红西路军中共甘州中心县委旧址,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建设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重要节点。项目的建成将使大满集镇综合承载力和整体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为甘州南部片区农村群众提供一流的商贸物流服务,直接带动280余户集镇商户、6个村1500余户群众,通过发展三产服务、商贸物流、红色研学、乡村旅游等产业增收致富,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融合。

  “我们持续推动25个示范乡镇、287个示范村建设,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规划引领乡村建设发展方向,确保乡村建设向群众期望的方向发展,今年将实现全市发展类村庄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覆盖。”梁顺海说,张掖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高质量“清洁村庄”建设为载体和抓手,着力解决农村“散、乱、差”等突出问题,有效改善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乡村风貌进一步提升,乡村建设实现从“点上出彩”转向“全面开花”。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