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甘肃陇南产出的油橄榄果。(资料图)李腊梅摄
中新网兰州3月14日电(艾庆龙)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说,目前,甘肃陇南油橄榄产业面积发展到75.96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产量约占全国7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基地。但在品种方面,缺乏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产量高、含油率高,抗性强的“当家品种”。
油橄榄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产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以油橄榄为原料制成的橄榄油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等功能,在医药、日用、化学、电子食品、纺织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素有“植物油皇后”的美誉。
“甘肃引进油橄榄品种虽多达143个,但仍处于简单引种阶段。”姜成英14日向中新网记者分析说,中国西北部亚热带地区荒山资源充足,土地有保障,是油橄榄“落户”陇南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面临着“西部冬季气温低,低温冻害”等制约因素。这也是与其他种植区域最大不同,简单引种并不能达到最优结果。因此,培育符合中国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不容置疑。
油橄榄于数十载前从阿尔巴尼亚规模引入,最初在中国15个省份试种,后来仅剩下甘肃、云南、四川3个生产区。半个世纪后,作为“幸运儿”的陇南,生产的产品在“纽约国际橄榄油大赛”上获得金奖,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也在当地成立,甚至陇南油橄榄种子还在太空搭载试验,旨在从“太空种子”中选取更优质的油橄榄种子进行种植,以此扩大油橄榄树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及质量。
姜成英介绍说,截至2021年底,陇南油橄榄产业面积发展到75.96万亩,其产品以加盟专卖店的形式现身于多个城市,还实现出口韩国。目前,陇南是中国油橄榄种质资源收集最丰富的地区,也鉴于此,甘肃省林科院油橄榄基地被确定为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姜成英回顾油橄榄取得的成绩时,喜忧参半。她说,近年来,官方培育出油橄榄加工企业17家,建成初榨油生产线28条,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奖项60多项。但仍需要清醒认识油橄榄“本土化”进程缓慢。
姜成英始终致力于油橄榄“本土化”,在兰州设立试验基地,共播种有人工杂交的24个组合约2万粒种子,用以选育新品种。姜成英认为,油橄榄喜光、耐旱、怕低温,培育抗性品种和创新栽培模式是扩大种植区域和规模的必经之路。
据悉,油橄榄种质提升的相关内容已被写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重点专项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同时,为保证油橄榄产业“有质有量”,陇南官方在2022年制定了建设百亿油橄榄产业集群的规划。
姜成英认为,此规划有利于助推品种研发工作,实现油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此,她建言,国家将其规划纳入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计划,在标准化生产基地及配套基础设施、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品牌及营销体系、产业经营组织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