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大综治”“大调解”“大服务”“大防控”“大平安”平台,多元化解建机制,群策群力抓治理,科技应用强支撑,“五治”融合强引领……我市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统筹推进
全面优化市域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打造纵横贯通的责任体系,常态化研究部署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平安建设责任制全覆盖,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构建上下联动的指挥体系,市县两级平安办错位协同、同向发力,充分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及时协调解决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稳固底板”的职能作用,精准处置辖区社会治理工作痛点、堵点。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有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优化互联互通的信息体系,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市、县两级政法(综治)分平台及共享平台、公安分平台、乡镇(街道)分平台全部建成并成功实现分级授权管理、数据资源共享。不断深化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和原有综治信息平台应用与数据对接,全市共配备综治E通手持终端5169部,实现人口信息全部录入,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信息动态更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将信息化与网格化有效衔接,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攻坚克难
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实战平台高效运转
我市把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难心事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建设以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为龙头,以矛盾调处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合成作战中心为支点的四个“110”实战化平台,努力在社会治理领域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做实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由综治中心牵头,建立县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采取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相结合的方式,统一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入驻中心受理群众诉求。建立与信访接待中心、诉前调解中心及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协调联动,与乡镇、村社人民调解委员会贯通配合的工作机制,对所有信访事项、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分类调处。对所有调结事项,全部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防止矛盾纠纷反复,群众评价满意率达100%,全市非访总量同比下降28%。
做精便民服务中心,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便民服务热线,集中受理政策咨询、便民诉求等事项,各类事项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99%和98%。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力清单。将群防群治力量进行整合,开展全市网格重新编码工作,建成四级“全科”网格7444个,将基层社会治理事项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切实打通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做优政务服务中心,在张掖政务服务网公开发布网上办事清单4291项,开通在线办理事项4243项,网上可办率达98.88%。对各类办件通过监察系统实时监管,实行“红黄绿”三色警示提醒。推行服务大厅工作群众满意度即时测评,工作人员作风持续改进向好、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做强合成作战中心,建成集数字化、可视化为一体的情指行一体系实战指挥平台,全面推进智能化前端体系建设,投入770余万元建成41个城际热点感知系统,完成全市11个车站、16个旅游景区人像核录系统建设,建成350个互联网侦控电子围栏,安装100余套一键式报警系统,实现前端预防全覆盖。着力推动110与12345非警务类报警分流对接,实现联动机制的升级转型,切实提高了政府、社会、公民的协同治理水平。
务实创新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成效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县乡两级综治中心集中推广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统筹机制,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中心”吹哨“,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限时报到,在中心进行现场调处、协调化解,”反映诉求找中心、解决问题来中心“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群众自觉。今年以来,全市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9.34%。
积极探索“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新模式,山丹县探索研发数字化社会治理运营系统,统一规范社会治理信息采集清单,建立“人、地、事、物、情、组织”六大基本要素信息数据库,组织专兼职网格员全部下载安装平安山丹APP网格员终端版,近2万名群众下载安装平安山丹APP公众版,将网格化与信息化有效对接、有机融合,在网格内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全覆盖”、诉求“全响应”。
全力打造“全链条、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新体系,紧抓全省试点机遇,科学编制《张掖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及《张掖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依托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辐射河西地区的社会心理服务示范基地和基层综治中心、群团组织阵地在县乡村三级建设社会心理服务实体平台,侧重不同人群分别构建教育系统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健康服务、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特殊人群心理健康服务五张服务网络,全力打造“全程服务、工作闭环、人人可及”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构筑社会心理防线,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段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