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制陶工艺

    2023-05-08 稿源:
    山丹制陶工艺有上千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的四坝文化就在县城南 8 公里处,出土的陶罐证明这里的先民早已掌握了制陶工艺。山丹清泉碗窑沟(今南湖 3 社)因盛产陶瓷制品而得名,20 世纪 50 年代是其鼎盛时期,建有10座大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了全省第一家陶瓷厂,改革开放初期,是当时的全省重点企业,生产的两用锅获国家专利,并批量生产。山丹陶瓷由当地原料加工而成,在西部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主要产品是古典建筑的装饰品、生活用品,如缸、盆、碗、罐、彩陶、工艺品等。90年代以后由于受市场冲击,陶瓷厂倒闭,工人解散,现有个体从事制陶工艺者在家零星生产。 山丹制陶工艺流程如下:一是取粘土和釉子(白釉、黑独),白釉主要用当地花岗岩石磨细。二是把材料粉碎磨细。三是根据用户要求制作模型。四是烘干或晾干、晒干。五是烧制4~5天,核心是掌握温度,1250℃是常用温度。 2010年7月6日,山丹制陶工艺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张被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单位:张掖市山丹县文化馆。
  • 牛学飞篆刻

    2023-05-18 稿源:
    【牛学飞篆刻】 临泽县拥有丰富的祁连玉石资源,为篆刻创作和印石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牛学飞对秦汉印和历代篆刻艺术长期钻研、继承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篆刻艺术风格。作品有名家系列、闲章系列、诗词系列、张掖文化系列、丝路风情肖形系列、佛像肖形系列、人物肖形系列等七大系列
  • 民乐王什寨古民居建筑艺术

    2023-05-18 稿源:
    【民乐王什寨古民居建筑艺术】 王什寨古民居位于民乐县新天镇王什村中心,始建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竣工,历时4年,由本村富裕户朱希和兴建。当时,访全县名匠4人,共同设计构图,由名匠王天有定图施工,选用祁连山优质松木,耗费巨资修建而成。
  • 古建筑木雕

    2023-05-18 稿源:
    【古建筑木雕】 木雕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民间工艺,一刀一剪、一锤一斧、一刨一钻来不得半点马虎。民乐县流传下来的古建筑多是亭子、庙宇、戏台、门楼等,它继承了西北地区甘、青、宁特有的传统风格,与南方的园林建筑及宫廷建筑有所不同。民乐县的木雕主要有浮雕、透雕、悬雕三种,是由清
  • 裕固族织褐子

    2023-05-18 稿源:
  • 九粮九轮酿制工艺

    2023-05-18 稿源:
    【九粮九轮酿制工艺】 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祁连山北麓,海拔高、气候寒冷,人们延承了酿酒的传统习俗。据《山海经》记载,周穆王西巡至祁连山下,当地有个叫其的人就“献酒千斛”。民乐八卦营汉墓中出土的大量酒器表明,在汉代军屯、民屯政策的推动下,当地的酿酒业已经有了空前的
  • 高台面筋

    2023-05-18 稿源:
    【高台面筋】 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全境,自明代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地域,盛产小麦、水稻等作物,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与临泽、甘州等县区共同成就了“金张掖”的美誉。发达的农业基础,为饮食文化的兴旺发达提供了可能。高台面筋是高台县历史
  • 高台油糕

    2023-05-18 稿源:
    【高台油糕】 高台油糕一般是用小麦粉制成的,而用糯米面制作的油糕风味则更胜一筹,既是方便的快餐食品,又是馈赠亲友和探望病人的礼品。烹调方法:烫、包、油炸。味型:香甜味、果甜味。原料:糯米粉5.5千克,桂花100克,红丝100克,白糖2千克,核桃仁200克,面粉(蒸熟
  • 民乐小吃

    2023-05-18 稿源:
    【民乐小吃】 1.冬至蛐牙饭将面粉用盐水和好,和得稍硬些,并且不停地揉面。把揉好的面用擀杖擀到2—3厘米厚,用刀切成1.5厘米长的方块,拿干净的梳子在上面搓,搓成形状像蛐蚜一样的面疙瘩。再把方块面用双手一上一下捏成所谓的巴郎状,另外把方块面用筷子捣成小窝,三者合起来
  • 甘州牛肉粉皮面筋

    2023-05-18 稿源:
    【甘州牛肉粉皮面筋】 甘州面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味别异,特色鲜明,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出的,其中搓鱼子、炮杖子、鸡肠子、糍耳子、牛肉小饭、臊面、饸饹面、粉皮面筋、油糕、牛肉糊饽、鸡肉垫卷子等最具特色,深受当地人民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喜爱。甘
  • 甘州搓鱼子

    2023-05-18 稿源: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制作方法精细独到,富有趣味性、挑战性,惟妙惟肖的鱼苗状外观从视觉形象上很能诱发人的食欲,可根据个人喜好调配出多种味道。此面食较其他面食存
  • 甘州臊面

    2023-05-18 稿源:
    【甘州臊面】 甘州臊面是张掖有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甘州人民群众的喜爱,不仅是日常饮食的主食之一,更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早餐。甘州臊面无论是从口味还是做法上都与外地的臊面不同,讲究“薄、亮、筋”,就是面要薄,汤要亮,面条吃起来要筋道、软滑。所用的面条是用双擀杖擀的,最多
  • 甘州小饭

    2023-05-18 稿源:
    【甘州小饭】 甘州小饭是将小麦面和好后,用擀杖擀开,切成0.5厘米见方的小块,在沸水中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事先做好的汤,撒上香菜、葱花等即可。牛肉小饭的汤是用牛骨头熬制而成,然后放入蒸好切成的豆腐薄片、煮好的红豆、牛肉片、自制的粉皮等。甘州牛肉小饭是甘州人民在长期的
  • 山丹罐罐席

    2023-05-18 稿源:
    【山丹罐罐席】 罐罐席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丹县农村举行宴席的主要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主菜(即俗称十大碗)均由砂罐炖制而成,故称罐罐席。旧时,山丹宴席根据费用情况可分三个档次,均为罐罐席。最高档次是十二楼全席(亦称鸡肘席),用料较多,花费较大,一般人家无力承担,中华
  • 山丹炒拨拉

    2023-05-18 稿源:
    【山丹炒拨拉】 炒拨拉又称炒拨拉子,是山丹县风味独特的著名街头小吃之一,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因其动作而得名。炒拨拉子冬季进食最佳,边炒边吃、麻辣适度、肥而不腻、烟熏火燎、美味可口、热热乎乎,使食用者身冷而心热,如果再呷上几口山丹红酒会更爽,实为山丹一绝。有俗语说“不
  • 青稞面搓搓

    2023-05-18 稿源:
    【青稞面搓搓】 在民乐县沿山的南丰、顺化、丰乐、新天、南古一带适宜种植青稞这类高原作物。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沿山人民根据青稞的特性,逐步探索出了搓鱼子这种吃法。青稞面搓搓在当地又叫青稞面搓鱼子,以民乐特产的青稞面为原料,用凉水加少许食碱和面、揉匀,再用热毛巾盖住焐上半
  • 珍子稠饭

    2023-05-18 稿源:
    【珍子稠饭】 民乐县属山地和倾斜高平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使青稞这类高原农作物在南丰乡一带大量种植。当地人主要以青稞为食,根据青稞的特性,逐步探索出了珍子稠饭这种吃法。青稞碾去皮,磨成颗粒状叫“珍子”,煮成稠粥,撒上白面或青稞面搅酿即成。食
  • 羊胡花炝面旗

    2023-05-18 稿源:
    【羊胡花炝面旗】 生活在民乐的人们,发现当地生长的一种野生植物羊胡花适合放在饭里面做点缀,是一种非常香的辅料,羊胡花炝面旗便随之产生。将小麦面用淡盐水和好,在锅里加水至沸腾,放入切好的萝卜片,将和好的面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薄饼后切成菱形状的小面片,下入锅里,面煮熟后
  • 面塑

    2023-05-18 稿源:
    【面塑】 面塑艺术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手工技艺,也叫“捏粉”。面塑实际上就是“馍”,作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可食用的面塑,另一类为专供收藏用的面塑,通常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有久放数年不干裂、不变形、不虫蚀之特点。民乐县的面塑艺术主要是可食用的面塑,一般农家在各种节日里
  • 烧盒子

    2023-05-18 稿源:
    【烧盒子】 烧盒子又叫烧壳子、马粪烧馍馍,是生活在祁连山下的汉、藏牧民在放牧时为了便于携带和长期储存而发明的一种方便食品,可称为古时候的“快餐”和“方便面”。这种民间传统手工技艺至今在当地流传,成为民乐县广为盛行的特色小吃。烧盒子在制作上是利用燃烧后的马粪灰烬中的余火进
  • 张丰乐卤鸡

    2023-05-18 稿源:
    【张丰乐卤鸡】 张丰乐卤鸡是民乐县丰乐乡张满村村民张吉荣自创的一门独家卤制方法,自1995年开始流传至今,2011年正式注册为“张丰乐卤鸡”。张吉荣卤制出来的鸡色香俱全,吃起来香美爽口,味道独特,自成一味,深受当地群众及周边县区人们的青睐,不少外籍食客也慕名而来。张
  • 高台食醋制作技艺

    2023-05-18 稿源:
    【高台食醋制作技艺】 醋又称醯、苦酒、米醋,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高台食醋酿造技艺最早自中原地区传入,又在当地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发展,是高台农业文化历史悠久、饮食文化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高台食醋酿造工艺如下:一是煮投子,也叫煮醋。按
  • 苏氏绣球制作工艺

    2023-05-18 稿源:
    【苏氏绣球制作工艺】 苏式绣球属于民间刺绣的一种,源于清朝末期。苏式绣球又称“堆绣绣球”,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多以红、黄、绿三色做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
  • 民乐木塑技艺

    2023-05-18 稿源:
    【民乐木塑技艺】 木塑画是我国传统工艺的一种,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已有千年历史,后经传播和发展,逐步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木塑画制作是民间纯手工艺技术,充分利用天然树皮、树枝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造型栩栩如生,手法巧夺天
  • 民乐宫灯挂件制作工艺

    2023-05-18 稿源:
    【民乐宫灯挂件制作工艺】 民乐王氏宫灯挂件先祖是清代末期在古都西安制作经营宫灯的老艺人,在民国年间传至甘肃河西走廊。宫灯挂件制作到了王秀娥已是第四代传人,她在古代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材料,精心设计创作,使几乎失传的民间宫灯艺术又放异彩。宫灯挂件品种繁多,具
  • 民乐奇石、根雕技艺

    2023-05-18 稿源:
    【民乐奇石、根雕技艺】 奇石、根雕是民乐县丰乐乡卧马山村民朱怀正的独门技艺。朱怀正自幼酷爱文学、绘画、工艺美术,曾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后来专攻根雕艺术,在家境一贫如洗的情况下,他耐着清贫,为根雕艺术和奇石文化而奋斗。他数十年如一日寻觅根材、奇石,终于“翻尽朽木终
  • 山丹洗毡

    2023-05-18 稿源:
    【山丹洗毡】 山丹盛产羊毛,洗毡技艺传承久远。毡、毡袄、毡靴、毡帽、毛口袋、帐篷等在过去农村生产生活中极为重要,因此洗毡技艺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毡及毡制品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视野,洗毡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洗毡又叫擀毡,是一项传统手艺,工具主要有弹
  • 制褐子工艺

    2023-05-18 稿源:
    【制褐子工艺】 褐子是祁连山北麓地区劳动人民世代沿用的一种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流传于民乐县丰乐乡卧马山村等地。从古至今,居住在祁连山脚下的各民族都会用制褐机织褐子,用于生产、生活。由于民乐县地处高原地带,气候常年阴冷,生活在山区的人们为了
  • 高台大轱辘车制作技艺

    2023-05-18 稿源:
    【高台大轱辘车制作技艺】 在高台,大轱辘车又称“草上飞”,过去是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陆地交通工具。在高台县骆驼城汉墓出土的彩绘木锱车和魏晋壁画砖上所画的出行车辆,均为大轱辘车,证明在汉代和魏晋时,高台大轱辘车已被广泛使用。高台大轱辘车早期主要是用作农业运输以及运人载物
  • 裕固族传统毛帐篷制作技艺

    2023-05-18 稿源:
    【裕固族传统毛帐篷制作技艺】 裕固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主要生活在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的高山、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其居住形式受游牧生活方式的限制,常年居住在帐篷里。回鹘汗国时期,可汗居住在“牛皮牙帐”里。随着自然环境和放牧畜种的变化,加上周边民族的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